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会展动态 > 坐三轮儿车看宋庄艺术节
坐三轮儿车看宋庄艺术节
作者:    来源:搜狐文化    日期:2009-09-28

开幕现场

现在的艺术节已经不是一件新鲜的事情了。虽然难以提起大家的兴趣,但艺术节的规模却越来越大,这似乎并不是因为观众对艺术热情的激增,在笔者看来更大原因是主办方或当地政府的闯劲儿越来越大。因为目的不过就是要让更多人知道这里有这么回事,要让人知道有这么回事不是一件难事,在今天看来,多吆喝一些媒体过来走一趟就可以达到目的。至于到底期望民众对此有多深的了解和认识却不是主办方考虑的问题。早在今年7月份的宋庄艺术节新闻发布会上,就有100多家媒体受邀参加。上面坐着领导讲话,他们以“文化造镇”为口号,大有发扬优秀传统,预见未来,开辟天地的决心。他们的目标是,通过举办活动逐步建立起宋庄和各地艺术家群落组织人长期合作的机制,从而使以后的宋庄文化艺术节逐步办成全国乃至世界多地艺术家群落共同的节日,成为全国乃至世界艺术活动、艺术品展和交易的盛会。这当然不失为一种壮志,实际上就是要建立起一种“宋庄话语”,实现一种充满野心的构想。但在一个缺乏激情的年代期望得到狂轰滥炸的媒体效果,主办方自然要费劲心机,在老远的地方就安排了大巴在等候记者朋友的到来,然后赠送礼品,补偿劳务费,接着又派专人引领记者朋友参观展览。所以,我们也不难知道宋庄为什么如此出名了!

笔者的身份本来是受邀出席艺术节的记者,但并不想享受他们的大巴待遇,更想以一个普通老百姓的身份去瞧瞧另一种视野,于是坐着三轮儿车去看了展览。小轮子转了几圈才发现不知道看哪里,于是就下车逮了个戴红套套的志愿者(他们都是当地的村民)问问,本想请他推荐推荐看点,结果他满脸茫然,一问三不知。又过了几百米又发现个戴红套套的,我没下三轮儿,直接透过窗户问他知道尚堡美术馆吗,他果然不知道,并摆手示意。可能也是太巧的原因,我问的这两个人他们都不知道。于是在摇摇摆摆中终于到了尚堡美术馆,听说这里是本届艺术节颇为重视的青年策展人组织的多个展览聚集地。馆外装饰看来还不错,不像村级美术馆。馆内声音很大,又是电子设备的声音,又是人走路和说话的声音,不知道是热闹还是嘈杂。场子很大,共四层,空间格局很怪,这时看来有点不像美术馆了,好像原先是准备做商场,可能由于种种原因商场没有开起来,于是强行弄成个美术馆。由于“商场”的标准要求空旷明亮,所以里面基本上没有隔断,再加没有装修,没有标识,所有的展览,所有的作品,和所有的人儿,全部混杂在一起,简直跟木樨园市场没有什么区别。如果想要在里面寻找你预先想看的作品和展览,真的跟大海捞针差不多,很困难。不可思议的是,我居然试了一把,决定去找一个朋友策划的展览,我正准备前进,但脑子里突然浮现出看不到边际又走不到尽头的木樨园,我却步了,于是就去问问前台戴红套套的,一问三不知,而且还没有展览简介和相关资料。他让我去问门口那个戴红套套的女的,我走过去谦恭的询问,还是没有问到。后来我在她指示下又问了两个人,最终还是一无所获。为了捧朋友的场,我决定自己去寻找,我好不容易在三楼的一个角落里找到那个展览。后来听朋友介绍才知道,这些展览都是两天时间匆忙布置出来的。

坐着“嘟!嘟!嘟”的火三轮儿,我又来到宋庄美术馆,这里布置着成都蓝顶艺术群落展和南京幕府山艺术群落展。好在还有标识,能分辨出一楼的是蓝顶群落的,二楼的是幕府山群落的。但心里还是感觉不到滋味儿,因为全部的画都布置得密密麻麻地,大小,色调,内容似乎全部都没有考虑就凑合在一起。也没有主题,没有规划,完全可以把这里看成是“宋庄博览会”。所以在这里更分不出好画和差画,所有作品都是一样的。在主办方的宣传资料里这样叙述:“‘群落!群落!’展,我们的重点在于为社会提供一种艺术家群落艺术的基本面貌,以及艺术家和当地社会各种关系的范本。” 无疑,我们没有看到这种群落的特殊性,以及艺术家与当地社会的各种关系。其资料里还说:“无疑任何艺术家群落的艺术质量都是良莠不齐的,甚至有创造力的艺术家为数很少,艺术作品面貌的雷同也在所难免。”但这无疑也不能成为回避展览筹备仓促、策划草率问题的理由。

当然,不得不补充几句,其实这些展览里也有不少不错的作品,比如尚堡美术馆的空间按常规看来虽然比较遭,但也有一些善于思考的艺术家,他们根据具体环境变化而适时大胆取舍、调整作品和延伸问题,使作品呈现在一个最合理的新的空间中。也有一些很有想法的作品,比如舒昊的作品,用六个活跃的策展人肖像分别代表策展机制的多个不同方向,并开了一个当代艺术策展人的玩笑,观众给两块钱就可以买一块砖头砸向你有意见的策划人(他们是策展机制不同方向的代表),使你的内心得到暂时的缓和,同时又使该制度在一块砖头的攻击下得到“重创”,颇具讽刺性和游戏性。还有蓝顶群落展里陈秋林的关于地震灾区的影像作品,用典型的中国符号和充满梦幻的艺术语言,表达了对时间暗线中那渺小生命的哀叹!等等这些,却很难在一个庞大的艺术节项目中得到很好呈现。

大巴上的记者朋友可以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参观展览,小车上的官员们可以在导游的引领下参观展览,豪车上的商人们可以在美女的陪同下参观展览。总之,他们的参观是轻松的、完美的艺术之旅。我想,当有了这样的事实,艺术节的真正目的已经达到。然而,三轮儿车上的老百姓,就只能摸索着去看吧。看看热闹,毕竟看了比没看好,这也是一种权利,一种 “施舍来的权利”。我们不禁要问,艺术节到底是给谁办的?是否在取悦了那些重要人物后就表示成功举办?转眼间,宋庄艺术节已经响当当地举办了五届,当地的人均收入在政府统计的数据中也是步步高升,这无疑是值得庆贺的成果。但当艺术节不再有惊喜,令人乏味时,难免会使人反思,我们的艺术节是否搞得太大?太好大喜功?因而忽略了“文化造镇”的最高理想,反使“经济造镇”一马当先,成为艺术掩护下的始作俑者。

本届宋庄艺术节共分为三个板块:会议板块、展览板块、活动版块。展览就看到这里吧。至于会议,也就是按规矩正常进行,批评家年会参会人员没有多大变动,话题也是老生常谈,台上“讲课”,下面该打瞌睡的照打不误,窃窃私语的也各自为阵,总之讨论问题太难有激情。另外,2009当代艺术收藏家年会、2009通州商务年会也紧跟着开起来,谈作品收藏和招商引资的事,应该能解决些卖不出去的画,也能使当地的出租屋价格提升,使房地产活起来。但令人牵挂的是,当地的文化到底得到了多大的建设?这很难判断。是不是耗巨资办一些活动就能真正提升文化?可能文化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我们又实在没有看到拥有如此之多美术馆的宋庄一年做了多少实在的公共美术教育项目,也没看到政府落实了几项有效的公共艺术教育政策。但当看到那些戴着红套套的志愿者在大街上盲目的走来走去时,或许你可以明白这里的艺术气象到底是怎么回事,或许你可以知道“文化造镇”到底是什么策略。所以在宋庄艺术节已经举办到第五届时,我们深知它的来之不易,也为这样的活动鼓气,但我们更应该为其中的问题提出意见!

关键字:王栋栋,宋庄艺术节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用户名
验 证
· 您将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言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提醒:不要进行人身攻击。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