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迪安
李磊
高士明
2010第八届上海双年展策展团队:
策 展 人:范迪安、李 磊、高士明
执行策划:高士明
助理策展:华 怡
展期:
2010年10月24日(周日)至2011年2月28日(周一)共128天
开幕时间:2010年10月23日(周六)
城市化是现代性和全球化的重要载体,世界各地此起彼伏的城市化运动如同一场盛大的巡回演出。今年10月23日,第八届上海双年展将在上海美术馆开展,主题为“巡回排演”。“‘排演’是非正式的演出,是实验,是一种幕前与幕后的中间状态,打通了艺术剧场与日常生活剧场之间的隔膜,让人想到日常生活。”上海双年展学术委员会主任许江说。据悉,此次作品的体量将比往届更大。如今,双年展已经发展成为一种全球性的文化现象,近年来,它的体制化和均质化已经成为国际艺术反思和批判的焦点。
2010年既是上海世博年,也是上海双年展举办之年,昨天,双年展组委会确定了第八届上海双年展的策展团队由范迪安、李磊、高士明组成,展期将从今年10月23日至次年的2月28日,主题为“巡回排演”,意在以城市为剧场,从剧场、排演的这种跨主体性出发,强调创作的群体互动性,推动当代艺术家集体现场的探索和呈现。范迪安透露,本届上海双年展艺术家的数量将较前几届双年展缩小,然而相应的,作品的体量将比往届更大。跨界作品会更多地出现在双年展的展厅里,现场、情境、叙事和社会参与逐渐成为当代艺术与视觉文化中的最前沿话题,一件艺术品很难用架上绘画、版画、雕塑这样简单的元素来概括形容,双年展剧场将成为一个多领域、跨媒介的公共现场。
一道清淡的“收尾餐”
城市化是现代性和全球化的重要载体,世界各地此起彼伏的城市化运动如同一场盛大的巡回演出,构成了全球现代化的堂皇叙事。“巡回排演”是全球境域中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个隐喻,回应了世博会与双年展对城市议题的长期思考。上海双年展学术委员会主任许江对“巡回排演”的解释是,“排演”是非正式的演出,是可反复的、抹去重来的实验,是场内与场外、幕前与幕后、台上与台下的中间状态,打通了艺术剧场与日常生活剧场之间的隔膜,让人想到日常生活。在临近世博会尾声的时间段内开幕的双年展,也是对世博会的反思。如果说世博会强调大众的视觉奇观,那么“双年展强调精英话语,与思想的强大”。李磊则把本届上海双年展比作是一桌大菜之后一道清淡的收尾餐,是“寻找奇观”之后更深入的探寻。
本届上海双年展的策展过程分为“展开”与“回归”两个步骤。“展开”部分是指从2010年7月至9月的国际“巡回排演”,按照三个主题单元,分别在欧洲、美国纽约与印度孟买进行,与欧洲的“宣言展”和纽约的表演艺术双年展合作;“回归”部分是指“巡回排演”向上海美术馆主体展的回归,以我们的主流兼容对方的“实验”,并把艺术作品与当地现场的关系也一并带回主体展。
批判性在于对双年展本身
参加第八届上海双年展的国内艺术家的参展作品基本都是用整整一年的时间专门为此次双年展创作的,国际艺术家的作品基本都是成型作品,且国外艺术家的所占比例更为吃重。
历来,双年展的姿态都是高举社会批判性的大旗,然而本届双年展的批判性又如何体现?“双年展的批判性主要是对艺术自身的内部问题的批判。艺术的问题触及艺术与社会的边界,以积极建设性的基调,有限的展示,提出课题与解决方式。上海双年展作为体制内的双年展,不要过分地对立体制与艺术,学术不分体制内外。”范迪安对早报记者说,艺术中的实验性因素会经过展览,过滤成大众文化。
双年展已经发展成为一种全球性的文化现象,近年来,它的体制化和均质化已经成为国际艺术反思和批判的焦点。“巡回排演”试图以上海为文化“基地”,在不同的机制平台上检验双年展的学术思考,共同探讨展览这一“展示-生产”领域的内在界限、它和社会空间的关系、当代艺术的社会参与和制度批判的历史对于展览体制本身的挑战等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巡回排演”是对当代艺术展览制度的一次反思,并从这种反思出发,对双年展的办展机制进行优化。
在本届双年展的框架中,策展不是总结,不是调查或再现,而是划分和组织、集结和动员,是一次次的“排演”。2010年上海双年展将自身定义为“排演”,定义为一个生产性的、表演性的空间。只要在排演之中,展览之剧场就尚未封闭,尚有其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