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会展动态 > 这是香港水墨的独特经验
这是香港水墨的独特经验
作者:    来源:    日期:2010-07-17

唐咏诗录像作品《人·墨》

甘志强作品《盘景》

“承传与创造——水墨对水墨”展7月16日下午在上海美术馆开幕。这个由上海美术馆和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康乐及文化事务署联合主办,香港艺术馆与上海美术馆联合筹划的展览,将持续到8月9日。

四十多位香港艺术家的46件(组)代表作品,在本次展览中呈现。除了大家熟知的水墨名家如赵少昂、杨善深、刘国松等的绘画精品,还有不少艺术家的作品突破了传统水墨的边界,引入了新的材料和科技手段,令人耳目一新。时间跨度上,也由上世纪50年代贯穿到当下。一定程度上,这个展览如同香港水墨编年史,是对香港在水墨领域半个多世纪探索成果的全面展示。

展览主要按照时间的顺序划分为“新曙光”、“新时空”、“无限”和“书画新变奏”四个部分。“新曙光”部分,通过作品介绍了香港新水墨的种子在20世纪上半叶就已经播下。那个时代,中国政治经济动荡,不少有识之士纷纷提出改革主张,在文化艺术层面,知识分子和艺术家也对传统提出质疑,转而向西方求索,在革新水墨画方面起着重大影响和贡献,而不少内地画家亦于此时寓居或移居香港,流播令香港艺术萌发新芽的种子。

“新时空”部分的作品,侧重于展示1950年代晚期以来的水墨探索。其时香港政局已趋稳定,经济有所发展,香港艺术家开始探索西方艺术潮流及现代主义,而此期间开始组成的艺术团体,就成为凝聚香港艺术家的向心力,共同探索现代主义的标记,亦启发了新一代水墨画家的多元化拓展路向。

经过三十年的积累,香港水墨在1980年代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正如“无限”这个部分的作品所体现的那样,水墨艺术家拓展各自领域,很少受到某一流派、某些风格的桎梏掣肘。而且,也不再执著于中西融合、东西汇流的老调。混合媒体,非水非墨、数码水墨、文字水墨、虚拟水墨、水墨行为,成为这个时期香港水墨的重要元素。而跨文化、全球化新世代的来临,令新水墨发展空间更为扩阔并呈示无限可能性。

书画同源,在香港水墨踏进革新时空的同时,香港的书法艺术也在经历着蜕变与创新。“书画新变奏”部分展示的主要是书法作品。从文字结构、章法、笔触、墨色、布局、字意画意的融会、主题内容的革新以至跨媒介的使用,无不流露出别具个性的新文字水墨艺术,也呈示了中国水墨的新发展时空和未来的开创性。

作为中国特有的艺术形式,水墨的历史可谓久远。而在当下,水墨所遭遇的问题也一直引发着各种学术争议。前两年的成都双年展,甚至用需要“重启”这样的话语对中国水墨进行判断。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过去五十年中,水墨如何在香港的特定时空中,蜕变衍生成为新水墨艺术与当代书法,并迈向跨媒体和跨文化的发展脉络,可谓是水墨的香港经验,它对内地乃至整个中国水墨艺术不无镜鉴作用。

关键字:上海美术馆,水墨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用户名
验 证
· 您将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言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提醒:不要进行人身攻击。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