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会展动态 > 冷冰川——无法被定义的艺术
冷冰川——无法被定义的艺术
作者:    来源:《东方早报》    日期:2010-09-06

① 《菩提子》(纸板·墨刻)

昨天下午,“冷冰川艺术展”在上海美术馆开幕。冷冰川的身份不仅是艺术家,还是巴塞罗那大学美术学院的在读博士。上世纪90年代中期起至今,他就一直在荷兰、西班牙延续着自己的艺术修习和创作。从他的作品中,也确实能够窥见其在东西方之间进行文化转换的努力。
布上 幽远的立体作品

展览由两个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布上作品,另一个部分是墨刻作品。这两种作品类型的定义其实都十分古怪。比如布上,我们惯见的定义总是“布面绘画”之类。虽然只是字面上的细微差别,在看到作品之后才明白,它其实意味着艺术语言上的根本分野。布上作品,形象地描绘了冷冰川作品的立体性。同样是在画布上展开,但是他使用的不仅是颜料,茶叶、中药、枯荷花、麻布,还有很多由于色彩遮蔽而看不出原来材质的神秘物体。这些东西混杂一处,层层叠叠,堆得比画布高出了不少。它们成为画面在造型上至关重要的元素,也让整个画面立体得呼之欲出。但这时,冷冰川却又转向了让画面整体观感朴素下来的努力。油画斑驳凹凸,而色调却无比单纯,总是灰黑和茶色。所有的背景都是单色的,仿佛黑夜一样透明。

就绘画方式而言,混合材质的使用、追求肌理效果以及保留创作痕迹等技巧早就有许多人使用过。在繁复的画面铺垫之后转向对朴素的追求,也并非冷冰川的首创。然而,冷冰川能将这些前有古人的绘画技术用得不落窠臼,很大程度上是拜他的主题所赐。八大山人的鸟、夜色下的远山、民间的皮影、江南烟雨、古琴……这些充溢着中国气息的主题,在画面里立体呈现。由于冷冰川节制而冷静的表现方式,茶褐色的画面呈现出幽远旷古的韵味,即便是中国人,也很容易会沉入对中国的古典之美的想象之中,更不用说本来就存有东方想象的西方人。
墨刻 独创的质感刻绘

第二部分的墨刻作品,更是冷冰川的独创。事实上在第一眼看见这些作品时,观众都会迷惑,究竟用何种方式才能创作出这样的线条。它们细密,却又绝非工笔画那样柔软。这些线条似乎是有纪律的,但当进入一个整体成为画面时,却又灵动诗意起来。这些作品像是版画,却比版画更有质感;有漆画的光彩,却不似漆画那么工艺。

冷冰川揭开了谜底。他在德国白色卡纸上涂上中国墨汁,等干透了之后,再用小刀笔在墨纸上刻绘。这些作品都是在一个繁琐得几乎华丽的背景中,有一个或者两个裸体的女子,姿态缱绻悠然自得。画面中没有焦虑,只有闲适。刻在卡纸上的草丛花团,月影琴韵,一幅一幅,构成了一阕一阕画面上的《花间词》。

对于冷冰川的作品,颇难以定义和划分风格。他有古意,有传统文化的情怀,但他没有画水墨,他使用的是西方式的表达。他生活在当代,生活在当代艺术重要的精神源头巴塞罗那,但他在创作中却并没有谋求介入现实,而是关起门来自顾自地做白日梦。他不属于任何阵营。王怀庆先生在评价冷冰川时写道,当擂台上打得天昏地暗时,真正的武林高手其实还没有出场。冷冰川未必是终结乱局的那个武林高手,但他的作品起码是“以极大的真心再造出一种有来龙去脉和有‘上下文’关系的新生命”。

关键字:冷冰川,上海美术馆
分享到:
展览链接
网友评论
用户名
验 证
· 您将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言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提醒:不要进行人身攻击。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