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会展动态 > 出格:中国录像艺术的开端
出格:中国录像艺术的开端
作者:    来源:《深圳商报》    日期:2011-04-06

在当代艺术越发兴起的今天,还有多少人记得当初第一件录像艺术作品?目前正在广州时代美术馆举行的“出格:中国录像艺术的开端”回顾展唤起了人们的回忆。

该展览由张培力、汪建伟、周铁海、陈劭雄、徐坦等14位当代艺术家带来了20件录像作品和相关图片、文献资料,展示了中国当代艺术发轫时期的实验和探索。

昨日,策展人皮力告诉本报记者,此次展览展出的录像作品意义非凡,却长期被边缘化。在近30年中,国内只有小部分人看过这些作品,因为艺术家只能在自己家里向朋友展示,或者参加海外展览。因此,如今这批作品能够“重见天日”是非常难得的。

回到录像起步的年代

记者在展览现场看到,为了呼应录像艺术起步的时代背景,展厅内特别搬来了带有怀旧色彩的木质桌椅。这些桌椅布满裂纹,油漆大片剥落,而“傻大黑粗”的老式播放设备就摆在上面。模仿机场航班延误的“广播”始终不停地循环播放,使观众有种时空错乱的感觉。这些刻意做旧的细节似乎时时提醒观众,他们即将回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去见证一群声名显赫的艺术家初出茅庐时的状态。

皮力介绍,30年前录像机属于高端设备,常人很难接触到。起初,录像机并没有被明确的当作一种艺术创作的工具。展览现场靠门口的一台电视中播放的录像,记录了1986年“M艺术群体”的一次观念艺术表演,“记录行为艺术”正是录像艺术的源头之一。

录像艺术的另一个源头是记录。汪建伟的录像《生产》记录了四川周围6个县城的茶馆内的情景,这是艺术家的影响社会学调查实践。活跃在广东的艺术家徐坦的作品《在中国的家里制造Ⅱ》则呈现了珠三角地区都市和个人生活的场景,意在表现一个经济高速增长时期,日常生活的状态。

挖掘边缘作品的价值

通过现场的一段段录像,观众可以了解到前卫艺术家们早期的激情与探索,而此次展览的主题词“出格”很好地概括了那个时期的艺术状态。皮力认为,“出格”有两层意思,其一是“从盒子里面拿出来”,他将整个上世纪90年代的文化视作一个盒子,而艺术家们纷纷想尽办法逃出这个盒子;其二是希望挖掘出一些与当下不一样的精神体验,“现在的艺术好像越来越顺从了,被拍卖公司给驯化了,被有钱人的客厅给驯化了,被展览给驯化了。我喜欢当年那种很革命、很抗争的感觉。”

“录像艺术在最早的时候,就是作为绘画的反对势力出现的。”皮力告诉记者,绘画是能“卖钱”的,是能最迅速地占据中产阶级客厅的艺术形式。而录像不同,当时的环境下,没有人会想到去买录像、收藏录像。录像是一个“很地下”的媒体,甚至还不知道自己是什么的媒体。因此艺术家们选择录像这种媒介来反对媚俗的、商业的艺术。但随着艺术市场的发展,今天已经有了一整套方式来收藏录像,“艺术手段不管怎么变,市场都能想办法接纳你、消费你,找到把你消融掉的方式。”皮力说:“这就像孙悟空逃不出如来佛的掌心。”

“现在的情况是,钱在告诉人们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皮力认为,现在市场上很流行很贵的艺术品,跟真正有文化、能推进艺术发展的作品是分流的。有许多好作品被市场忽略,在艺术界的边缘流离,甚至连艺术家本人都忘记了自己早年的作品。例如徐坦的一件作品,一直是素材带,直到接到此次展览邀请后,才剪辑完成。

皮力介绍,这次对中国录像艺术的梳理,就是要挖掘出这些被埋没的作品价值。“我们的当代艺术已经经过30年,我们到底创造了什么?我们创造了"大家庭"、"大光头",但这些都只是符号。我们不应该只创造符号,而要让心灵发生变化,看待事情的方式发生变化。”

关键字:广州时代美术馆,出格,录像艺术,张培力,汪建伟,周铁海,陈劭雄,徐坦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用户名
验 证
· 您将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言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提醒:不要进行人身攻击。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