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多苓在此次巡回展上展示了他各个历史时期的成名作王寅 图
创作于1982年的《春风已经苏醒》。何多苓在上世纪80年代的作品被称为“伤痕美术”的代表之作。
昨天,“士者如斯:何多苓展”在上海美术馆开幕,作为中国重要当代艺术家之一,这个展示他各个历史时期成名作的展览,吸引了不少“何粉”前来观摩。美术馆的大厅站满了人,在巨大的展览广告上印着一幅女性肖像画,依然颜色清淡、伤感。
展览特邀了中国美术馆馆长、艺术学者范迪安作为学术主持,诗人、文化学者欧阳江河为策展人,年轻批评家亚历山大、杜曦云作为执行策展人。这位出生于1948年的四川画家在开幕式上提前过起了生日,他的好友包括画家毛焰、叶永青、策展人吕澎、作家洁尘、诗人欧阳江河、乐评人刘雪枫、批评家李小山都前来捧场。除了蛋糕之外,现场还齐声唱响了生日歌。
早在上世纪80年代,作为中国“伤痕美术”的代表,何多苓和他的作品《春风已经苏醒》、《青春》、《小翟》在绘画界自成一格。有人认为,他的作品比如《春风已经苏醒》是受了当代美国现实主义画家安德鲁·怀斯画风的影响的。事实上,在上世纪80年代,中国的许多青年画家在经历“文革”之后,不再受到样板美术的束缚,转而注重于艺术的人道主义、人情味和现实写照。何多苓的画风的确如同一股新鲜的“春风”,并成为当时艺术“苏醒”的代表者之一。他是个算得上勤奋的画家,不断有新作问世。画风悄悄地变化,形式、语言逐渐完善,并逐步在画面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尤其是近年来的作品,画面整体气息变得圆润与柔和,画面中西方象征主义的手法逐渐淡去,而中国传统文人绘画的笔墨与趣味的影响开始突显。
有趣的是,这次展览的名字“士者如斯”,在策展方看来,“士”代表了更为广泛的文人阶层,他们是中国文化发展重任真正意义上的承担与执行者。就当下而言,“士”的精神可以总结为自由精神、精英精神与当代精神。在人们印象中,面对热闹世界,何多苓似乎总是选择“远离”,在一旁静静地思考。
据悉,此次巡回展的上海站将于18日结束,展览第二站将于9月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展示。随后,展览也将在全国以及世界各地的部分重要美术馆中巡回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