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上午,随着“经典再塑——民间艺术展”在许燎源当代艺术馆开幕,2011成都双年展(微博)16个特别邀请展将在成都多个艺术机构陆续拉开帷幕。昨日,记者来到各大特邀展举办场馆探营。作为本届双年展重要组成部分,特邀展以鲜活的内容和新颖的视角,给2011成都双年展提供不断创新的活力,让这个城市更具艺术精神,同时也为培育新艺术和新兴艺术家提供条件和土壤。
特邀展展览总监陈默(微博)表示,三大主题展承担的内容毕竟有限,有主题限制,而特邀展每个展览则思考不同的问题,成为很好的补充。这些展览主题丰富多样,艺术形式和展示方式各有不同。在大多数展览中,有许多年轻策展人和年轻艺术家涌现,他们切入艺术问题的方式与角度,为本届成都双年展增加了新鲜内容,他说:“如果说2011成都双年展三大主题展是三艘航空母舰,那么形式内容多姿多彩的特邀展,则围绕三大‘航母’组成了庞大的‘战斗舰队’。”
光谱
(今日下午A4当代艺术中心开幕)
中国独立动画首次集中呈现
今日下午3点,“光谱:当代中国独立动画”将在A4当代艺术中心开幕。这是2011成都双年展中唯一一场以独立动画为主题的特别邀请展,20多位中国独立动画知名导演带来了30余部精彩纷呈的动画短片,其中绝大部分都曾在国际影展上获奖。这也是中国独立动画的首次集中呈现。
此次展览中,最短动画片时长3分钟,最长的达90分钟,这部名为《刺痛我》的动画长片,由2010年获亚美尼亚国际动画电影节“最佳动画长片奖”的艺术家刘健带来,完全按照电影方式制作,有着严谨的剧本、紧凑的情节和跌宕起伏的故事。展览现场特地为它安排了一个“放映间”。展览学术部经理李杰说:“来看我们这场展览的观众,一定会觉得非常值,相当于免费欣赏了一场小型电影节。”
作为“80后”新媒体艺术家,孙逊自2003年来多次参加国际重要展事和电影节,2010年获CCAA奖最佳年轻艺术家奖。除了那些挑战耐心极限的精致色粉画外,孙逊还擅长运用水墨和油画在各种媒材上创作手绘动画。此次展出的《21克》是他入围 2010年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地平线单元的动画影片,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代表中国入围的动画作品,其高超的表现技法与深邃的哲学主题令人印象深刻。与《21克》相比,孙逊另一部作品更富中国传统气质,这部名为《主义之外》的动画片充满东方魔幻现实色彩,所有图像都来自艺术家手绘的水墨作品,一幅高5.6米的巨大水墨画,通过摇臂摄像机从上到下拍摄的方式连贯起来令人震撼,“你们看到的这一整幅图,在动画片里就是好几个镜头。”
参展艺术家雷磊的作品草图,也占据了展厅一面墙的“半壁江山”。李杰说:“你们看到的每张图,都只是动画片里的一帧画面,一部几分钟的动画片,要用到数百张甚至上千张这样的图,全是作者一笔笔手绘而成。”据悉,此次展览中有的作品甚至是用木刻版画拍出来的,“3000多张版画,相当于要刻3000多个版。 几分钟的动画片往往要用去制作者几年时间,他们的耐心可以用惊人来形容。”
云根过影
(9月30日成都当代美术馆开幕)
探讨物与物、物与灵之间矛盾与张力
同样30日开幕的“云根过影”艺术展,将在今年刚开馆的成都当代美术馆与观众见面。展览以专业性和学术性为特色,策展人包茜试图通过展览来提示面对作品的观众,对艺术创作与欣赏中的差异性有所理解与认知,尊重并关照不同时代之间的隔阂。展览所选择的28位艺术家,既有大家较熟知的成都本土艺术家如屠宏涛,也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艺术家如毕可燕、沈晔、李胤等,更有来自日本的知名艺术家如绢谷幸太、绢谷香菜子、久保辉秋。
展览名称“云根过影”就让人产生无限遐想,策展人包茜说:“展览名称取自《芥子园画谱》。中国古人认为石是有生命的,因宇宙之气深入石中而使其活现,人们称呼岩石为‘云之根本’。云与石有一种本质性的互联,它们同为凝结体,只是密度不同。作为‘云根’的岩石反映出一种静态的动;‘过影’即影子掠过,是动态的静,是差异体间的传递与互渗。”毕可燕的炭笔国画展现了手绘的特殊性,一幅画就要花半年时间;绢谷香菜子的《仙鹤图》展现了日本画细腻的画风,绘画过程本身也成为艺术家修行历练的过程……28位参展艺术家,也用各自的作品诠释和丰富着“云根过影”的主题。
“云根过影”探讨物与物之间、物与灵之间的矛盾与张力话题,也吸引了日本艺术家关注。包茜透露,日本知名艺术家绢谷幸太就被《芥子园画谱》提出的观点吸引,觉得“中国古代画论的观点非常有意思。”于是,今年6月他专程来到成都,寻找当地的岩石进行创作,他跑遍成都周边的石材城,寻找自己的创作材料,最后选中一块直径6米的非常朴素的天然岩石。绢谷幸太在成都郊区完成了这件作品的创作,在岩石上打了500个孔,插上钢管。每次创作前,绢谷幸太都要对岩石祭拜一番,这件名为《天与地》的装置艺术作品,将安置在“云根过影”展场门口与观众见面。
记忆 缝合
(9月30日成都那特画廊开幕)
记忆片段化让画面丰富而纠结
9月30日将在成都那特画廊开幕的“记忆缝合”艺术展,汇聚了李昌龙、李剑锋、邵文欢、石罴、史文飞、王风华、徐跋骋、赵洋和周伟华九位年轻艺术家,作品涉及绘画、摄影、装置等多种艺术形式。该艺术展名称源于叶芝在《记忆的艺术》中探讨从古希腊以来的记忆流变。策展人蓝庆伟说,此次展览的作品试图通过变化的艺术形式探讨人们对空间知识与过往事件所积累的知识在自我观念中的呈现。参展作品将通过“记忆”“自我”“缝合”,呈现艺术家内心张力。
昨日记者在布展现场看到,在此次参展艺术家作品中,虽然以“记忆”为主题,但看不到充斥在许多艺术作品中的大历史、公共事件符号,创作者采用一种有别于“大写历史”的方法,关注微观史、小人物。蓝庆伟说:“在这些作品中,就算是最常见的‘美女图’,其实也不是纪实绘画那么简单,记忆的片段化特点,让画面呈现丰富而纠结,需要观者深入解读。”
在布展现场,艺术家王风华的一幅名为《大玻璃》的油画引起了记者注意。这幅作品虽是油画,却贴上一层薄膜,在射灯照耀下反光。蓝庆伟表示,这样的形式其实正好与作品内容主题相关。“现代都市摩天大楼玻璃墙比比皆是,而作品表现的就是玻璃幕墙反射出的变形的景物和景观。这种独特视角带给我们一种观看世界的独特方式。”
此次展览中,1969年出生的赵洋已是最年长艺术家,而他本人的创作经历更为特别。面对赵洋的油画作品《窥视者》,观者会惊艳于其独特的色彩感觉。蓝庆伟透露,毕业于中国美院国画系的赵洋其实是一位国画画家,2000年,他改行开始画油画。“他的胆子很大,画面色彩也很大胆,他把国画对色彩的认识理解运用到油画创作中,打破了很多油画忌讳,由此带来独特的视觉感受。”蓝庆伟认为,赵洋的作品中具有一种显而易见的文学兴趣,每件作品都好像在讲述一个故事,却又没有具体所指。对其独特的图像色彩感觉,蓝庆伟称之为“黑色侵略,灰色拐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