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的艺术展会虽然上了一个新台阶,但问题也不少。由于一些艺术展会市场定位不清晰,服务意识差,市场化因素偏多,加上一味地追求当前效益,过分依赖展位出租的收入,遍地插花,导致主题不鲜明、重点欠突出……致使艺术展会变味成为艺术批发市场。艺术展会除了是以艺术品为主题外,具体模式其实如同其他展会是相通的。
由于受市场利益的驱使,当今多数艺术展会往往打着“艺术”的旗号办展销会,偏离艺术展会的主题。对于此现象,著名收藏家马未都评论:“在中国习惯把博览会变成展销会,我们建立品牌是为了留在观众的心中,能留在民众心中的东西第一是信誉、第二是品牌,而它们两者是结合在一起的。所有的好品牌都是有信誉的。” 所以,无论是展会主办人、参展人,还是政府主管部门都该有“品牌”的理念。
艺博会究竟能给广州带来什么?要怎样才能更好地利用这个文化品牌做出一些更具永久性发展的艺术思路?一位文化官员表示:“广州的文化创意产业气候不强,不能仅仅把广州艺博会看成是金字招牌,而应该是搞活了的又大又亮的名片。一个城市有没有国际影响力,像以艺博会享誊全球的巴塞尔、伦敦、巴黎、包括台湾、香港,就是看它档次高不高档、买家组织到不到位。”
他直言:“艺博会终究只是一个艺术品展销交易的平台还不够,要营造全城艺术气氛和整个中国的文化艺术基础业的问题。老百姓花钱享受最好的东西当然开心,但是你要想想艺术品不是每个人都能消费得起,也不是每个人喜欢的,毕竟需要个过程,要熏陶、要培养教育,要慢慢渗透” 一个成熟繁荣的艺术展会市场,离不开本土市场的支撑和滋润。“越是本土的、民族的文化艺术,越是世界性的文化艺术”,这样,艺术展会才更具有鲜明的特色。
另外,他还担心:“现在说搞著名品牌就是搞高档的东西,人家一听就觉得是搞富人区了。你或许有很多理由,但必须先搞清楚,究竟是做高端还是兼容各阶层需要,雅俗共赏,如果纯粹走高端,首先要解决的是艺术品和观众或买家消费者这个前提,艺术品种如何高端、准入门槛如何设置等,如果说是雅俗共赏,那么雅到什么程度,俗又能到什么程度,这些都必须有个标准,有了标准如何执行?这些都是艺博会极待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省社科院一位教授说:“艺博会应该是世界性的,交流交易都要回归理性,不能把它完全做成赚钱机器。”他认为,纯粹做艺博会是不可能持续的,要兼容学术研究、教育培训和艺术家的发现、培养。同时他还建议:“目前,广州艺博会还没解决战略定位问题,到底政府、市场分别要扮演什么角色?国际上,有的是政府包揽,成功的很少。市场需求是最难解决的,要分配好利益,各方都能通过项目得到需求的满足。如果赚钱盈利,可以考虑辟一个基金,做些教育培训和艺术探讨活动经费,就不要再买票进来了。要多做些慈善拍卖活动,一方面解决一部分艺术家生存生活问题,一方面为艺术品做些宣传。他还认为,艺博会肯定缺少不了商业模式、政策配套,同时政府也应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