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1日,由吕澎策划的“对月——何森个展”将于今日美术馆举行。何森作为当代艺术的实践者在自我认知前行的同时不断的探索着属于自身的绘画语言。
学生时代的何森曾钟情于伤痕艺术,但短暂的停留之后,何森开始追寻一种个人的表达方式,他创作的具有石化感的人物形象犹如史前活物般给观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而后来何森笔下被大家所熟知的那些带有颓废感的精致的女性形象,是他面对大众流行文化的冲击最为强烈而直接的表达,画面里的焦虑与空洞正是艺术家于当下语境的心理折射。2004年底,何森在绘画的探索中开始经历“顾东言西的徘徊”, 他开始从古人给我们留下的言语中发现重新说话的源头,他被内心需要告知:观看与表现世界的方式需要改变了。在这一阶段,何森尝试通过对李鱓、马远、徐渭作品的利用和截取完成了多幅绘画。而何森的近期作品做出了更为彻底的转变,他完全摒弃了现代的符号,取而代之的是带有中国文人气节的竹与松及经典的古人形象,他运用油画媒材作为媒介并借用古代的形式与痕迹,来述说今天的语言和情绪。何森在这里构造出了属于他自己的绘画语言,以其标志性的结构与解构的山水作品,述说着他对历史的的缅怀与感伤,也述说着他的本心。
何森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他的作品曾参加第53届威尼斯双年展等国内外重要展览。本次展览将展出何森的近作,这也是对何森投入至今6年时间所进行的新绘画实验的一种梳理。其中,他对宋代《马远对月图》的重新诠释视为这个时期的代表作品,画面里那些熟悉的情节与中国文化特有的气质,为观者提供了理解绘画的依据。策展人吕澎在《感伤与问题的象征—关于何森的绘画艺术》一文中写道“对于何森来说,新的绘画实验已经获得成绩,他已经将知识与经验融入了一种新的艺术时期,在这个时期,语言继续是艺术家的课题,但是,气质与趣味已经开始成为新艺术史需要的要素,正在成为当代艺术的标准,观念如果得不到品质的呼应,将不值一提。”何森的绘画是他对于当下中国当代艺术正走向自我回归的一种积极的探索与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