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会展动态 > 解禁之后新一代的性与爱当代艺术展开幕
解禁之后新一代的性与爱当代艺术展开幕
作者:    来源:《北京青年报》    日期:2012-03-16

若干“挑战尺度”的艺术作品就在眼前,但人们徜徉其中目不斜视,没有任何视觉的羞涩和意识的不适。正在798艺术区“时态空间”画廊展出的《解禁之后新一代的性与爱》当代艺术大展日前亮相,“70后”、“80后”的年轻艺术家的作品姿态纷呈。展览现场一片祥和的氛围,当下国人对此话题的态度,与从前的“回避”已大不相同。

1988年12月,《油画人体艺术大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展,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举办的人体专题画展,是艺术春天来临的标志之一,也标志着社会和个人意识形态开始觉醒。为期18天的展览,展出了28位画家的130多幅人体画作,吸引了超过22万人次的参观者,是至今没能打破的美术馆展览观看人数的纪录。此后,人们的观念在悄悄转变……中国社会走向自由与开放,“情感与性”是其中一个重大命题,它不仅关乎艺术,更关乎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从1988年“人体艺术大展”首次对公众展示“身体”引发的巨大轰动,到今天更为多元化的探寻,这一主题一直是艺术家不断追问的对象。

“解禁之后”的策展人朱朱是诗人、艺术评论家,曾策划推出《自转》、《原点:星星画会》和《个案:艺术批评中的艺术家》等重要展览。他表示,“解禁之后”有双重含义,中国当代社会的开放伴随着性观念的转变,而“70后”与“80后”的年轻艺术家们的成长恰好与这一现实背景同步。“在他们的艺术之中,有关身体、情感与性的思考,更新了前两代艺术家伤感的现实反思和符号化的批判,成为了表达个性化的自我,理解复杂的当代社会状态的重要途径。”朱朱认为,如果说像《春风已经苏醒》(何多苓1982年作品,“伤痕美术”的代表作)那样的作品预示着身体作为抒情主体的表征在绘画中回归,那么在随后的二十年间,身体重新被文化政治学所侵占。极端的例证出现在行为艺术领域,艺术家们通过暴力性的自我折磨和受难表演,以身体指代集体记忆的创伤;而在相对温和的绘画领域中,身体则呈现出波普主义的荒诞感与媚俗意味无论是方力钧、岳敏君的打着哈欠或佯狂大笑的光头形象,还是张晓刚在《大家庭》系列中的家庭合影,个体生命的尊严与梦想、人性深邃而复杂的内容已经被削尽。朱朱直言,中国当代艺术有“后遗症”即艺术家缺失了个人内在体验的表达,艺术家们首先表达的是社会的冲击,“成为更大、更集体的表达的喉舌”。而“解禁之后”从一个特定角度观察改革开放之后成长起来的年轻一代艺术家,希望呈现中国当代艺术史发生的变化,也希望艺术家们在任何一个年代都能够真正地意识到人性与现实之间那种永恒的冲突。

“解禁之后”展览将持续到3月21日。

供图/星空间画廊

李晖/《轮回》/装置/激光、金属、烟雾、布

床的形象使人产生联想,人的出生和死亡都和这个形象有关。

蒋志/《微物之神》/装置/两支手电筒

两支手电筒并排在一起,光投在墙上,随着电池的消耗慢慢暗去。如果到老的时候去看性和爱,会怎样呢?会不会觉得自己在这上面花了太多的时间和精力,但是并不值得?只有不自私的爱才会超越这种伤感吧。

李青/《互毁而同一的像·女神》/布面油画照片

挪用了二十世纪东西方两位最著名的女星邓丽君和梦露的形象。我们这一代关于情色的启蒙,一般都是在对女星的膜拜中完成的。时过境迁,在我们记忆中留存的早已不是当年的黄色或红色,而是些许神秘的灰色,笼罩着那个逝去的时代。

王光乐/《忍耐,克制》/装置/霓虹灯

Nike的音译“耐克”,占用了汉语“忍耐克制”的字形,生成了与之意义相反的品格。

陈可/《爱的捆绑》/布面油画

虽然爱与自由总是相悖,但我们还是冒着被束缚的危险去寻找爱。

烟囱/《I am a mother》/布面丙烯

有个展览让艺术家选择另外的身份为主题来创作,我选择了我不可能成为但是饱有兴趣的身份妈妈。这幅画延续了我成为“妈妈”后对自己和“孩子”共处的想像。

金钕/《恋人》/树脂

漫长的童年期让我们和父母结下了深厚的依恋之情,成熟自立后,这种亲密感往往会投射到爱情里去。《恋人》表现的就是这两种情感的互相转化。面对人类与生俱来的伤感、孤独,人马选择自己去孕育爱人, 与爱人建立深厚的依恋之情。

宋琨/ 《黑暗双生姬》/手绘,综合材料

现实枯燥,所以我老是幻想,可以开出各种魔幻的花,这样比较性感,活着也变得有意思了。

关键字:时态空间,解禁之后
分享到: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用户名
    验 证
    · 您将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言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提醒:不要进行人身攻击。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