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观察 】
最近,世界似乎成了一场巨大的艺术博览会。
5月的上海先后有中日韩艺术精品博览会、春季艺术沙龙与新创的酒店艺博会——上海城市艺术博览会,北京有刚闭幕的“艺术北京”,而香港艺博会又将在5月16日拉开帷幕(去年香港艺博会创造了参与者的纪录),今年新德里举行的印度艺博会同样展现了金砖四国的市场威力。伦敦《金融时报》引用了一位参展画廊的话,“艺博会的兴起”已是一个全球现象。
在纽约,光是3月就接连举办了10场艺术博览会。而在5月4日至7日,伦敦弗里兹(Frieze)艺博会又登陆纽约。弗里兹艺博会登陆纽约,人们最关心的问题或许是它是否会取代纽约军械库艺术展。军械库艺术展在今年3月举行,其执行主席Noah Horowitz在被问及是否感到弗里兹带来的威胁时表示,“我不觉得有什么问题”,即便如此,他显然感到了来自竞争者的压力,“我们今年的展览是几年来整容最强大的。”
纽约被很多人认为是当代艺术收藏最重要的城市,全球艺术市场几何级数增长的情况下,也许一个春天就能容下两个艺博会并不足为奇。然而重要的画廊和收藏者想必会在两者中选择其一。
弗里兹选择了5月,这个时候,很多重要收藏家正聚集到纽约参加苏富比和佳士得举办的拍卖会,特别是今年蒙克的《呐喊》吸引了顶级买家的目光。Horowitz认为艺博会和拍卖会同期举办是一柄双刃剑,因为“买家可能会先到二级市场淘淘货,再来参观一级市场”。这样资金就分流了。
弗里兹精心选择了东河上的兰德尔(Randall)岛作为艺博会举办地。这里曾是贫民区所在,人们曾经怀疑纽约人是否愿意千里迢迢穿越曼哈顿、搭乘渡轮来到会场。但在岛上,弗里茨拥有足够的空间搭起巨型帐篷,由年轻的布鲁克林建筑师组合SO-IL设计的白色帐篷沿着河岸曲折蔓延。
就像大多数此类规模的博览会,邀请了少量亚洲、非洲和中东地区的画廊,而欧美画廊则是其主力。180个摊位似乎不像一些号称“一站式艺术购物商场”那样拥挤而喧闹,试图呈现为博物馆似的空间,重质不重量。
《卫报》的Jason Farago对比发现,纽约弗里兹艺博会和它在旧大陆的表兄相比,显得保险和稳健。
来自日本东京的画廊主Atsuko Ninagawa表示,“我喜欢弗里兹的感觉,它不像那种只谈交易的艺博会,你可以更多关注艺术。”她特别提及了帐篷中的独特感受,“如果在曼哈顿一幢高楼里,你会觉得身处权力结构之中。”
有人热情参与,同样有人冷眼旁观。“而今,艺术家已经成为了艺术界的工蜂,不论他们自己是否有这样的意识。艺术商和收藏者主导着局面,他们衣冠楚楚,出席各种艺术界高端活动,比如弗里兹艺博会,交易这些包装精美的产品。”Holland Cotter在《纽约时报》总结了当前的艺术模式,他同时表示,“希望哪天有人能够写写21世纪的艺博会社交史,同样也将是一个时代的艺术史。每个人都像患上了斯德哥尔摩综合征,人人都在私底下说自己有多么痛恨艺博会,但无一例外又会出现在会场上,满脸堆笑,到处搭讪。然后是常规行程,工作室、艺术空间,小小的旅行,到加尔各答、布加勒斯特、里约热内卢、开普敦……”
占领华尔街运动的抗议者同样聚集到了纽约弗里茨,在艺术和金钱交汇之处,慷慨陈词,表达对于1%和99%之间鸿沟愈演愈烈的不满。
“问题是,谁在这些大家参与其中的工作中受益,”占领博物馆运动参与者、艺术家Tal Beery表示,“艺术市场已经持续增长了10年之久,但是财富逐渐集中到少数人手中。”“弗里茨就跟很多百货商场风格的博览会一样,艺术只是以其标签价来衡量。”占领活动的组织者Imani Brown表示。
除了通常的标语和横幅,参与者还将举办“免费艺术交换博览会”,以“物品、工艺品、信息和提案”交换任何其他东西。3月在军械库艺术展之外,也有类似活动举办。
开幕时分,这些抗议者被警察暂时驱赶到艺博会贵宾视野外的小角落。但在周末,他们依旧正儿八经举办了两场相关活动,其中一项名为“艺术不是博览会:99%人的收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