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会展动态 > 50余幅明代绘画在藏真海派美术馆集中展出
50余幅明代绘画在藏真海派美术馆集中展出
作者:    来源:《文汇报》    日期:2012-05-16

明朝夏昶作于1413年的《墨笔竹石》。

拍场上偶见一幅古画就能让藏家兴奋不已。昨天起,却有50余幅明代绘画在上海藏真海派美术馆集中呈现,涵盖明代300年,平均每幅作品有数百年历史。

如今困扰古画最大的问题便是真伪之争,因其隔着漫长的时光,致使至今流传有序的真迹极为稀缺。据悉,此次展出的这批古画大多有着可考的“身世”。

明朝夏昶作于1413年的《墨笔竹石》可谓此次展览中年代最为久远的作品。夏昶尤善画竹,徐沁《明画录》说他“写竹时称第一,名驰绝域,争以兼金购求,故有‘夏昶一箇竹,西凉十锭金’之谣”;文征明在看到他笔下的竹后,也曾语其弟子“路过南京,慎勿画竹,此中有人矣”。而这幅作品画的正是竹,当时画家25岁,不过从画中清劲自若的枝干、笔势洒落的嫩叶中,不难看出夏昶以楷书笔法画竹的个人风格业已形成。1915年,这幅作品曾现身美国费城的博览会,后又为近代大收藏家庞莱臣所藏,并于1940年出版的《名笔集胜》中有过著录。

展览中另一幅董其昌的《秋山红树》也颇为引人注目。这幅作品是董其昌晚年的作品,也是颇具代表性的没骨写意画。明代“没骨画法”的复活,就始于董其昌。只见画家以赭色为主,参用朱砂、胭脂、石绿等色,用似皴似染的手法,使画面形成满纸烟云的梦幻景象。此幅作品经李佐贤、李恩庆、孙毓汶、容庚等四位清代至近代的名家递藏,曾在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编辑出版的《艺苑掇英》67期上用作封底。

古画难得一见,著录于清宫编纂的《石渠宝笈》中的古画更是珍稀。此次展览便有3件作品出身于这样的“名门”,分别为陈淳的《秋林云壑图》、文征明的《秋林高士图》、袁靖丘的《秋山远眺》。其中陈淳的《秋林云壑图》为一幅高1.68米的立轴,乾隆年间进宫,曾藏于清宫三希堂。画家以淡墨行草书法入画,寥寥几笔形神已具。此外,周之冕的《春从啼鸟来》、徐渭的《菊笑西风》、龚贤的《禅林清景》等几幅画作均为新加坡名收藏家陈之初旧藏;丁云鹏的《应真图》为清末收藏家狄葆贤旧藏;陆治的《兰石图》曾被收录于出版物《南画大成》中。

明代画风迭变,画派繁兴。本次展览几乎囊括明代历史上颇具代表性的画派画风,如以沈周、文征明为代表的吴门派,以董其昌、赵左为代表的松江派和苏松派,以蓝瑛为代表的武林派,以陈淳、徐渭为代表的写意花鸟画。《柴门读书图》是柳如是存世不多的画作之一。只见画面上屋舍篱笆、近树远山皆有清雅之风,画卷左上角提有小诗一首。文人画可谓明代绘画的一抹亮色,这类画往往取材于山水、花鸟、梅兰竹菊和木石等,借以抒发“性灵”或个人抱负,举“士气”、“逸品”,重视文学、书法修养和画中意境的营造。明代文人画更是自觉将笔法和墨法结合起来,将笔墨发展为独立的审美要素,与形象一起构成情趣画面,往往给观者带来无限遐思与享受。本报记者

关键字:藏真海派美术馆,绘画展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用户名
验 证
· 您将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言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提醒:不要进行人身攻击。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