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机构新闻 > 国博变身:门庭不改,空间扩张
国博变身:门庭不改,空间扩张
作者:蔡晓玮    来源:《东方早报》    日期:2011-06-07

从革命到文化

这并不是一个普通的建筑。在2003年以前,这里被叫做中国革命博物馆和中国历史博物馆。前推52年,1959年,为庆祝建国10周年,政府集合全国之力用10个月的时间建造了当时的“十大建筑”,今天我们看到的天安门广场的样子也是那一年被塑形。人们在广场两翼分别建造了人民大会堂、中国革命博物馆和中国历史博物馆,连同人民英雄纪念碑和之后建成的毛主席纪念堂一起,象征着共和国的中心,旨在为具有厚重历史感的紫禁城故宫博物院提供一个制衡。

革命历史博物馆在广场的西侧,由“设计了大半个北京城”的建筑大师张开济设计,将两座博物馆南北对称地排列,以西侧正对天安门广场的正门连接。张开济曾经说,最好的建筑是“新而中”,富有创新精神又具中国风格,而他们那代建筑师也一直在探讨什么样的建筑能够代表当时的新中国。对于革命历史博物馆身上的“新”和“中”,在当时分别得到了怎样的体现,张开济的儿子张永和对早报记者阐述道:“致力创作‘新而中’的建筑是梁思成先生提出来的一个想法,我父亲非常认同。革命历史博物馆的布局和空间组织是西洋古典主义的,但如主入口等一些虚空间,或者说院落,又更具中国建筑的意味。其实,在当时有强烈的苏联社会现实主义影响的创作环境中,推行‘新而中’的设计方向是非常困难的。”事实上,在晚年接受采访时,张开济曾经表示,他希望这一与人民大会堂相对的建筑是一个更开放、更民间的所在。

然而,这座建筑被内容和所处的位置裹挟,实际上从来不曾民间。和人民大会堂如出一辙的高高台阶,向大众展示着疏离感。“庭院虽然缓和了一下气氛,但实际上,人们仍然不太敢进入。”清华美院教授、《装饰》杂志主编方晓风说,“当时的革命历史博物馆,实际上是要展示我们现在的政权是怎么来的,而现在的国家博物馆,则是国家文化的象征,是一种软实力的外在体现。”这种侧重点上的转移或许也可以从新国博常设展之一的“古代中国”展中看出端倪,虽然承继于革命历史博物馆的历史展,但现在的展与之相比有一个非常大的差别,“以前的‘通史陈列’展览,5000多年的历史是根据阶级社会来划分的: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等;现在的‘古代中国’展览则是按照王朝的更迭来进行划分,这样更加合理。”都海江说。

从对比到和谐

负责设计国博扩建工程的德国GMP建筑设计公司中国区总监斯蒂芬·瑞沃勒在2003年第一次来到中国时就曾路过这里,“当时,我更多地以为这是天安门广场上的一个城市集合体,而不知道原来是整体的单个建筑。” 当时的老馆在经过了岁月的洗礼之后,尺度上的缺陷和功能上的问题都凸显了出来,它的一些结构的性能都不太满足现在的要求了,抗震性能也不太理想。“特别是老馆没有地下室,文物的保存环境不可能实现。安防上、空调上这些环境都没法做。” 中国国家博物馆改扩建工程的中方总设计师马立东说。

事实上,在2004年GMP参与开始进行工程设计竞标的时候,业主方给出的方向就十分明确——扩建。“当时就要求我们保留建筑的北、西、南三个立面。”斯蒂芬·瑞沃勒介绍道。但是德国人之前被选中的方案在实施的过程中仍然经过了颠覆性的更改。“在2005年年底,尽管方案已经被批准,而且正处于初步设计的尾声,但突然被要求进行方案优化,实际上是重新设计。而且这个要求并不是业主和规划部门提出的,而是国家发改委。”GMP中国总代表吴蔚介绍说。事实上,之前德方的设计是想强调原有的建筑和扩建建筑的差异的,这类的设计在欧洲颇为普遍,鼎鼎大名的要算贝聿铭的卢浮宫金字塔。在德方最初的设计中,以一座古铜色的屋面覆盖于拆除核心后产生的巨大空间的上方,而博物馆的主要展览空间则位于巨大的屋面之下,享有眺望北京城的美好景观。而如今的扩建结构则是将扩建部分完美地和谐于旧馆门庭之内。“无论是合作院还是我本人,在这个期间和德方团队做了大量的沟通工作,讲述了作为国家博物馆,特别是位于天安门广场的建筑,肯定会引起方方面面的关注,大家会从各自的角度去看它。而且有很多问题和决策也不是建筑师能影响得了的。类似建筑在欧洲出现反复也是常有的事情。” 吴蔚说。离国博不远,国家大剧院就是一个和天安门广场反差颇为强烈的写照,在张永和看来,这是一个并不理想的空间关系:“有时建筑与环境形成对比的关系,但这种关系应该是巧妙的,不是缺乏考虑的生猛设计所能达到的。国家大剧院和天安门广场一带的关系是不理想的,可以说是一个负面的案例。”在他看来,尊重历史建筑同时对其进行改造,也是一个创造性的工作。

从单纯到多元

现在的国博——西门、南翼(中国历史博物馆)和北翼(中国革命博物馆)被基本保留,但内部空间却做了重新的设计。北翼建筑延续展厅功能,目前,“复兴之路”展览就在此进行;而南翼则主要成为办公场所。南北翼中间以一座长达260米的艺术长廊作为贯通,长廊正中扩展成为一个入口大厅,南北翼中间,长廊面对的部分则是展览的主要空间——中央大厅以及其南北两侧的四层平面上的大大小小的展馆。入口大厅的大尺度和48个展厅客观上给国博的导引系统造成了不小的压力,有参观者反映,以前的老馆,因为体量小,所以参观的流线图是非常清晰的,而现在,站在几十米高的入口大厅内,参观的路线变得不确定了。对此,都海江副馆长对早报记者表示,在国博进入正式运营后,将根据在试运营期间的参观者的反应调整标志系统。此外,国博还正在开发一项全新的手机导览系统,“进入国博就进入了一个特殊的手机网络区域,收到当前位置、展馆、展览以及其他的服务信息。”都海江说。据透露,这个系统目前处于招标制作的过程中。

对于博物馆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展厅,对于展厅的利用决定了博物馆的能量。在对于48个展厅的分配上,都海江透露将有三分之二的展厅用来展示基本展和专题展,三分之一的展厅用作临时展览的用地。目前,在国博举行的“古代中国展”、“复兴之路”都属于基本展,而“古代佛像展”、“古代瓷器展”等则属于专题展。而目前饱受关注的LV展则属于临时展览的范畴。“LV展实际上不是我们最重要的展览,只是临展,我们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展览仍然是‘古代中国’和‘复兴之路’和一些专题展,”都海江说,“当然,我们对于选择品牌作为临展也是十分慎重的,对于LV,我们更看重它的历史和艺术价值。”目前,LV展占据的正是面对入口的西大厅,一个个热气球里挂着展示品,在对于展厅挑高的利用上可谓别出心裁。

值得一提的是,国博除了展馆以外,在地下一层还有一间800座的剧场,艺术长廊两侧的台阶下方也会有休憩区域,甚至还设有蜡像馆。这使得新国博更像是一个文化的综合体,纯粹的展示功能被分化了。“和以前的博物馆只作单纯展示不同,现在的博物馆要集展览、教育、休闲于一体。”都海江说,“参观者上午没看完,下午还想看,总得有地方让他吃个自助餐,喝点茶水吧?我们不是以经营为目的,我们要为参观者提供最大限度的服务。”

上一页  1 2 
关键字:国家博物馆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用户名
验 证
· 您将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言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提醒:不要进行人身攻击。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