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机构新闻 > 艺术品造假:没有最夸张 只有更夸张
艺术品造假:没有最夸张 只有更夸张
作者:    来源:《投资与理财》    日期:2011-11-01

没有最夸张,只有更夸张。

艺术品造假新闻早已屡见不鲜,不过,最近有关赝品的两则新闻,还是让国人瞠目结舌。

首先是北京商人谢根荣找人自制“金缕玉衣”,被故宫(微博)博物院原副院长杨伯达等5名顶级鉴定专家评估成“值24亿元”,凭此骗贷6亿多元。

紧接着,北京九歌国际拍卖有限公司2010年6月在春拍中,以7000多万元人民币拍出的徐悲鸿名为《人体蒋碧微女士》油画,被曝出系中央美院一个学生的课堂习作。

消息很雷人,给人的第一感觉是不敢置信,但它们偏偏都是事实。

艺术品市场利润十分惊人,很多东西往往两年就升值一倍,这也刺激民间收藏越来越火。不过,经过几十年发展,好东西如今基本都已经“名花有主”,面对庞大的市场需求,赝品自然越来越猖獗,已经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他们有完整的“产业链”,产销一条龙;他们有成熟的造假技术,甚至能骗过高科技检测手段;他们能请顶级专家出鉴定证书,指鹿为马;他们能把作品送出国门,“镀金”后变成“回流品”……

如今,造假在某些地方已经形成产业。比如,河南洛阳专门有人仿北朝的陶器,按照这个时期的风格、纹饰,拉坯制罐,烧制好后,便将其埋进猪圈内腐蚀。陕西仿青铜器和竹简,甘肃仿春秋玉器,辽宁专仿新石器时代的红山文化玉器,杭州仿良渚文化玉器,都已经到了出神入化的程度。

但凡玩收藏,估计找不出多少没吃过赝品亏的。本人10年前,花7000元钱买过一件范扬国画,后被认定是赝品,钱也就打了水漂,如果是真迹,如今市场价大约15万元。中国目前大约有7000多万人在玩收藏,一些人花了几百万甚至上千万,最后发现藏品全是赝品,类似事件屡见不鲜。

行业内比较一致的看法是,收藏市场可能九成是赝品。君不见,各地“鉴宝”活动不绝,但有几人拿的是真宝贝呢?几千件作品,最后发现真的往往只有几百件,而且多为价值不高。不过,一个破瓷瓶可以拍到上百万,一张烂画能被卖出千万价,艺术品价格暴涨和捡漏的诱惑,还是使人们前赴后继地进入这个圈子。

让人惊心的是,一些高仿艺术品,连专家也莫辨真假。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一直把长沙窑大执壶当作镇馆“壶王”,杭州市政府更是曾奖励“壶王”捐赠者1500万元,但是最近在中央电视台被质疑为赝品。

更惊心的故事发生在1994年,轰动一时的“北魏陶俑事件”,让几家国家文物单位丢尽面子。当年,在北京潘家园古玩交易市场发现一批北魏时期的陶俑后,中国历史博物馆和故宫耗资超百万,进行了“抢救性”收购。结果,古玩交易市场上的北魏陶俑仍源源不断,最后警方介入调查,发现它们都出自河南洛阳南石山村,都是新制造的赝品。

造假手段之高明,连专家都难以识破,更何况普通人呢?艺术品造假,真可谓让投资者步步惊心!

关键字:艺术品造假
分享到: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用户名
    验 证
    · 您将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言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提醒:不要进行人身攻击。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