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业界资讯 > 美术史论家王伯敏的汶川记忆
美术史论家王伯敏的汶川记忆
作者:    来源:美术报     日期:2008-05-31

汶川地震,让半个亚洲震动了,也让世界震惊了。让半个亚洲震动的是天灾,让世界震惊的是全体中国人抗震救灾、众志成城的精神。<p>在汶川大地震后,85高龄的著名美术史论家王伯敏老人也像全国的美术家们一样积极行动了起来,向受灾地区捐献了多幅作品,以自己的画笔挥写一个艺术家的高尚灵魂。近日,我因为转交浙江省红十字会给王老的捐赠证书,来到了王老的家。当时他正在案头查阅四川灾区的地图,悲伤之情溢于言表。因此,我也顾不到对老人的打扰,立即向他采访了。虽然王先生年老耳聋,但他还是借助笔谈,配合我完成了此次采访。<p>记者:听说您知道汶川大地震后很悲痛,寝食不安。我知道,您当年写《羌族美术史》曾经到这个地方考察,这次四川的重灾区,正好就是这个地区,所以您的内心特别焦急,是这样吗?

王老:这是举国同悲的事,我与全国人民一样。岂止我们中国人这样,国际上也都纷纷表示同情和援助。我因为曾经到过汶川这个地方,所以更是感同身受。1992年到1995年,我主编《中国少数民族美术史》,我国有56个民族,我们都写了。其中羌族美术史是由我自己亲自编写的,为了搜集资料,我到这个地区进行了考察,虽不能说熟识,但多少了解一些。<p>羌族主要分布在四川的茂汶羌族自治县,即汶川、花县、理县、黑水、松潘、壤塘等地,这一带地区处于青藏高原的东北边缘,峰峦重叠,河流纵横。在一些河谷台地上,土壤肥沃,气候温和,向被誉为“宜农、宜林、宜牧的宝地”,不意这次却发生了那么大的地震。<p>羌族的古代文化,已引起现代历史学家的关注。如“寺洼文化”、“卡约文化”,这都与羌族先民的创造有一定关系。像这些地区的文化遗址,那些出土的文物,很有地方特色。前天,我看《中国文物报》报道,“汶川文物受损严重”,令人十分痛惜。<p>当然,人是最宝贵的,生命比任何都重要,使我深切悼念的,当然是灾区的同胞,但是,当我想到这些文物,心里总不免深深地系念着。<p>记者:王老,您是美术史家,您的心里很自然地会系念着这地区在这方面的严重损失,请问,您系念着什么,能否多谈一些?

王老:在我的脑子里,系念着的很多,譬如在茂汶县北的叠溪海子的石壁上,镌有几十尊佛像,大的高百多厘米,小的高十多厘米,坐佛端庄,雕法古拙,雕像之中,有护法神,情态威武,各具姿势,这些雕像,由于年代久远,已经残破不完整,毕竟这是唐代贞观四年,即公元630年的作品,不知现在的情况怎么样。<p>说起茂汶这个地区,据我了解,1933年8月发生过一次地震,损失也很惨重。原存叠溪城隍庙的一对古代石狮子,地震后仅存一只,雕工极好。想不到仅仅半个多世纪,这该死的地震又来了。现在这只石狮子,也不知情况如何?我们搞美术史研究的人,在这方面,总比较敏感一点。啊!

记者:王老,您喝点茶,慢慢说。您好像说不下去了,看得出,您很痛心,您老慢慢地再说下去。<p>王老:人总是有感情的,感情往往从不同时期、不同事件联系起来而有所感。我写了羌族美术史,也涉及到羌族近现代的民间美术。有些事好像不起眼,但有感情,有了情,价值就不一样。譬如,羌族民间有“米糕印”,过去茂县、理县、松潘民间做米糕,为使米糕美观,刻方印,用红色印在米糕上。有一位羌族人叫周多吉,他家里祖传有多方米糕印。这位周多吉是个民间艺人,能画扇子,他就把米糕当作“闲章”,印在扇面上,大家都觉得很好看。周多吉在20世纪30年代初来过杭州,过去常去杭州湖滨的“喜雨台”茶馆,与杭州艺人交谈民间美术的事。杭州艺人任祖培见到羌人的米糕印很别致,曾经摹绘下来作为“肖形印”。这些印,我都看到,也曾写文章介绍过,这些“人事”早就变迁了。但现在想到汶川又有新的人事变迁,而且涉及的人那么多,涉及的地区那么大,新、旧事儿一起想到一块,让人不能不对汶川地区受难的同胞产生深切的悼念。<p>记者:您老谈到这地区的民间美术,这个地区其他的民间美术还有吗?能不能也介绍一下?

王老:有,譬如这个地区的民间剪纸,也很不错,我在《羌族美术史》上发表了几幅,你可以看看。我与这些民间艺人的联系,都是十多年前的事情了。前几天,我翻阅自己写的《羌族美术史》,竟在一条注释中,看到了一句:“茂县余少方于1992年10月25日给王伯敏信”,就这么几个字,我不禁眼眶湿润了,使我百感交集,在我脑子中盘旋的是:“祝愿余少方平安”、“祝愿余少方家人都平安”、“祝愿余少方的邻居都平安”,我默默地祈祷着。如果……我不敢想下去了,因为茂县的灾情是特别严重的。<p>我前几天看到一个报道,中央电视台一个女记者碰到一个与下撤村民反向而行的老大爷,下撤的同乡劝老大爷说,回家的路很危险,但那老大爷还是不断地说“我想回家看哈子”,他那朴实的言语能让人感受到他对家的那分挂念,也让我回想起当年考察时的印象。这个地方的人都比较坚强,对生活的前景,向来抱乐观的态度。我在《羌族美术史》的最后部分,有这么一段话,可以用来作为充分的证明,这段话是这样的:&nbsp; [1] [2] 下一页

关键字:
分享到: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用户名
验 证
· 您将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言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提醒:不要进行人身攻击。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