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汶川地震发生以来,牵动着每一个国人的心。作为公共艺术学院的学生,我们采取了各种形式表达着对汶川灾区的深切悼念和爱心活动。<p>2008年5月19至21日,为国家汶川大地震哀悼日。<p>我们选择在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图书馆前的草坪上亲自铺上由独立烧制完成的370块瓷砖组成的“14:28”字样的公共艺术作品。作为这次公共艺术学院系列赈灾活动的组成部分。<p>这些瓷砖是专门在洛阳烧制的唐三彩瓷板。选用这种材料,有其特定的含义。其一、三彩的釉色流动性强,烧制过程无法预先控制,这很大程度象征着可控又不可控的自然力量。因此烧制成形的每一块砖上的图案都不相同,也寓意着每一个不可复制的生命个体。其二,唐三彩在唐代是陪葬品,它即其绚烂流离的釉色,让人看到在另一个世界的希望。其三,三彩陶瓷烧制温度相对低,在其表面日后会自然形成天然的“开片”纹,也象征着生命个体的脆弱和生命的无常。<p>砖片上的红色,既是伤痕,也是生命的雏形的象征。在阳光下,更像是一条条的红领巾。我们用虔诚的行为,为灾难中离开这个世界的孩子们祈福。<p>我们用自己的手,将一块块的砖片堆铺在斜面的草坪上,由于地表的不平整,一次次的滑下来,也无法平凑整齐。但一次次的修整和摆放,让作品在最后的呈现形态上奇迹的暗喻这一时刻灾难的深重。<p>而作为最大面积的作品部分,那一片宽阔的绿色的草坪,仍在生长的草坪,更是象征着生命的顽强和希望。<p>我们这次行为作品没有附带任何的说明。因为,我们相信,这组数字本身的力量,每一个看到这组数字的人,都会想到汶川地区那惊心动魄的时刻。<p>逝者安息,生者坚强。<p>为了不可忘却的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让那一刻凝滞,让生命永恒。行为作品时间:2008年5月20日、2008年5月21日作品地点: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作品作者:孟舒(公共艺术学院壁画设计与研究研究生)作品参与者:张小山、王兴儒、鲍姚、张勇翔、姜帅、郭天天、朱燕华、王珂(以上均系中国美术学院公共艺术学院壁画系2年级学生)
关键字:
分享到: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