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业界资讯 > 印花税票折射百年中国政经史
印花税票折射百年中国政经史
作者:    来源:美术报     日期:2008-05-04

近日,首届海峡两岸及港澳印花税票邮展在福建博物院举行,展出来自海峡两岸与香港、澳门等地的30多部、100多框展品。<p>“展出的东西太珍贵了,这都是历史啊!”望着一幅幅印花税票,原福州市税务局局长、70高龄的袁玉昆激动地说。<p>“老税务”的回忆

袁玉昆是前来福建省博物院参观首届海峡两岸及港澳印花税票邮展的集邮爱好者之一。他听说邮展上有一幅1950年福州小桥税务所全体工作人员的合影,专程从家里赶来。“我最开始就是小桥税务所工作的一名普通职工,可惜是1951年来的,这张照片上没有我。”他边说边拿着放大镜仔细辨认这张半个多世纪前照片上的人像,还报出了这些人的名字。<p>袁玉昆祖籍浙江宁波,尽管到福州已半个多世纪,至今乡音未改。1950年,20岁的他在上海华东税务学院(上海财经大学税务专业前身)接受短期培训后便到福州小桥税务所工作,成为新中国第一代税务工作人员,他在税务系统工作了41年。<p>参观过程中,袁玉昆俨然成了这个展会的讲解员,每到一幅印花税票前,便向记者讲述小小税票背后的故事。<p>反映社会现象

“印花税是一种凭证税,政府盖了印花税票,这个东西才有效。”旁边展板上展出的是一组烟草税票,袁玉昆拿出自己带的香烟,向记者现场演示过去的印花税贴在哪里。他接着说:“不仅是像香烟这样的货物要贴税票,包括婚嫁、买卖田地甚至卖儿卖女都要贴票。可以说新中国成立前什么东西都要贴印花税,没有贴这个就不算数,只要是政府承认的都要贴票。出现印花税票首先表明社会行为已规范化了,原来一切交易关系口头达成,空口无凭嘛。”<p>袁玉昆指着一张新中国成立前卖儿子的契约税票说:“你看这里,毛笔字写得很明白,卖掉儿子,一刀两断,印花税费是四角钱。印花税票表面看是花花绿绿的一个小纸片,实际上反映了当时的一种社会关系,反映了当时的社会行为,卖儿子都可以。现在不行了,这属于贩卖人口的违法行为。”<p>折射百年历史

袁玉昆指着另一张税票说:“这张闽西地方税票是当时广东军阀陈炯明越境发的。建国以前,特别是军阀混战时期,印花税票没有统一规范,往往是哪个军阀来了就发一种税票。新中国成立后,这些都慢慢规范起来。<p>不少参观者好奇地驻足在一些大红纸张印制的婚嫁书以及毕业证书展板旁边,一位参观者说,“以前学生毕业要交印花税啊?”袁玉昆说:“这次展览是首届,以后应普及……像印花税这样含有丰富知识和历史的东西应多让年轻人看看,大学里学经济的学法律的都可以来看。”<p>参观完百余幅印花票只花了几个小时,但实际上印花票后的历史走过了上百年。一张小小的印花税票像一枚多棱镜,折射出中国社会百年历史的方方面面。&nbsp; 

关键字:
分享到: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用户名
验 证
· 您将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言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提醒:不要进行人身攻击。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