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日上午,著名文物专家、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副院长张建林对造型、服饰等方面研究后认定,大窟佛像应为北魏时期造像。据悉,这是首次在渭河流域发现北魏时期佛像窟龛造像,为关中地区佛教信仰形式的研究提供了资料。<p>当日上午,张建林和当地文物工作人员来到现场查看,发现此处共有大小5个窟龛,其中一个地势太高、一个被杂物半埋而无法观察。他们对另外3个窟龛分别进行了测量,发现大窟中佛像仅显露在外的部分就高达4.1米,实际高度至少在4.5米以上,有一层半楼那么高,大窟深2.18米,窟口宽2.5米。在窟龛门口处两侧墙壁上还有两尊稍小的菩萨,表情、服饰清晰可辨。在这个大窟龛旁边,分布着四个高约1.5米的小窟龛,里面有翘着尾巴的狮子、供养人、香炉等造像,造像表情丰富,身材清秀。在窟龛外的顶部,有几个一字排开、大小均匀的小圆洞。窟龛外的山体墙壁上,也隐约可见一些小的造像。张建林认为,此处山体为钙质熔岩,质地奇特,在这种材质上雕凿很不容易。从目前状况看,虽然没有遭到人为破坏但风化比较严重。<p>张建林介绍,这尊大佛以及旁边的两尊菩萨都有部分被埋地下,至于其站姿以及窟龛形制还需待清理后察看。几个窟龛外部顶端的圆洞很可能是以前窟龛外部有木制建筑,用来保护窟龛。另外,这些造像是用泥做过处理的,然后用彩绘、泥塑等方法加工。佛像身上之前应该有一层泥贴塑,长时间的风雨侵蚀,泥贴塑被破坏,现在我们看到的只是胎。从其造型服饰看,这个大窟龛应为北魏到西魏年间,其他几个小窟龛的年代可能稍晚一些。<p>张建林说,北魏时期的窟龛在河南、甘肃等地发现过,这次在地处渭河流域的岐山发现这一窟龛群,对研究关中佛教文化以及窟龛历史、石造佛像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为关中地区佛教信仰形式的研究提供了资料。省考古研究院将和地方文物部门合作,在近期对此处进行调查测绘,对这一窟龛群的布局、结构等做详细考察,以做进一步研究。
关键字:
分享到: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