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位中国当代艺术圈里的当红人物,洪浩、肖昱、刘建华、宋冬、冷林建立起一个名为“政治纯形式办公室”(简称“政纯办”)的组织,宣称要“重拾一种合作和集体的方式”,记录和展示他们所有的集体行为和作品,并坚持其具有非同一般的意义。
前夜,在上海比翼艺术中心,“政纯办”又一次实施了他们所谓的“纯形式化”概念,即“政纯办”四名成员(应为五人,有一人因病缺席)齐聚一堂,吃吃喝喝,东拉西扯,同时将这个事儿严肃纪录在案。
比起上次黑摸摸的金锋个展,今晚上海比翼艺术中心的4面白墙涂得有点过份,外加一副摆在正中央的“政纯办像”,这办公室正当的有点过头了!
按“政纯办”提出的概念来理解,活动应是空前成功的。上海当代艺术圈里的各路好汉悉数到场,与“政纯办”一起交流和讨论,这也就意味着“政纯办”活动从小圈子变成了大圈子,意味着一旦昨晚你踏进了比翼大门,无论你抱着什么目的和初衷,你都无一例外成为“政纯办”扩大会议里的同谋。
然而小编得承认在会议期间始终不能象很多与会者,或者象“政纯办”的同志们那样,保持着“讨论的激情”。开始大家都很耐心地听,了解了解这小组到底是什么,后来过了半小时,发现还是没听明白这到底他们在干吗?缺乏重点,蔓无目的,泛泛而谈,加上口齿不清和糟糕的音响设备,一切都严重考验着前来同谋者的忍耐力,终于好些人中途退了场。
后来有个非常愤怒的老外来了,大家叫他苹果。他是看见这个场面又是生气、又是失望、一脸的痛苦,一直追着他们问:你们的作品呢?有什么意义?没什么意义为什么做?什么是艺术?艺术是什么?是洗脚吗?一大堆问题,总算把昏睡中的大家弄醒了。王兴伟也不亦乐乎,里面跟了几句。于是这里一句哪里一句,没个头尾,扯着扯着后来都忘了扯什么了,完全理不出一个理所当然。后来看也没什么说的了,去吃饭吧!
今日,来重新审视“政纯办”。
一、“政纯办”说了些什么?
“政纯办”说,他们面向世界,聚焦精神世界的建设,将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经济生活和日常生活等等纯形式化,模糊界限,将思考,讨论,足迹,享乐和思想等形成形式,构筑“政治纯形式”概念。
这段堂皇的文字,不但充满了当代艺术话语体系里的伪学术气息,更要命的是,它们语意模糊,文法混乱,概念矛盾,压根不知所云。这不由令人怀疑“政纯办”同志们的文化水平,进而怀疑他们的集体创作是否具有意义,他们持续了两年的热烈讨论和交流有多少智性的成分,有多少是富于成效和有创建性的。
二、“政纯办”做了些什么?
“政纯办”的所有工作可以简单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他们对所有集体活动的纪录,另一部分是他们举办了三个展览,分别是2005年在北京公社举行了第一次展览《只有一面墙》,2006年在悉尼的ARTSPACE展出,2007年参加德国第十二届卡塞尔文件展媒体项目《艺术世界:纸上展览"政治纯形式"》。
2005年的《只有一面墙》真的只有一面墙,上面什么也没有。经过两年后,昨天,在比翼,我见到一张男子照片,据说其样貌是“政纯办”五位同志的综合,也就是说,他们终于制造出了一个虚拟的代言人。“政纯办”代言人同志在比翼的墙头上谦虚谨慎,胸怀大志,只是一言不发。
三、“政纯办”还能做什么?
只剩下这五位同志在“工厂、农村、学校、革命圣地、名胜、工作室、画廊、博物馆、运动场、车站、码头、机场、酒店、餐馆、酒吧、茶舍、澡堂、娱乐场所、商场和地摊”的集体照片可以看看了。
两年来,这五位相貌平平的男同志,在照片里,委实让人缺乏阅读期待。这让大家思索,“政纯办”是否还将继续给我们提供这一类的照片呢?再过两年,这些雷同的照片估计实在是难以吊起我们的胃口——不看也知道是怎么回事。小编还想问,“政纯办”在经过那么多次热烈地讨论,如果还能形成公开思想的话,我们何时才能看见?如果“政纯办”永远闭口不谈实质性内容,徒留形式,那么,套用一句主流的政治话语,“政纯办”的可持续发展性体现在哪里?即使“政纯办”坚持顽强贯彻这种排斥内容的形式至上主义,难道旁观者就会心悦诚服?无人喝彩的局面对“政纯办”来说,所谓的启迪意义便成了一句空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