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业界资讯 > 万历云锦皇袍重现明代植物染色工艺
万历云锦皇袍重现明代植物染色工艺
作者:    来源:新华报业网-扬子晚报     日期:2007-12-25

昨天,南京云锦研究所历时两年多,为北京十三陵定陵博物馆复制的两件明代丝织文物全部完工,并于当日启运北京。记者有幸一睹两件万历帝服,分别是穿在最外面的皇袍——“衮服”和类似于现在的衬衫——“中单”,均是复制1957年在定陵出土的明万历皇帝和皇后的陪葬品。

13年织衮服复制只花2年

当工作人员小心地展开“红缂丝十二章福寿如意衮服”时,记者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满眼都是富丽堂皇、珠光宝气,因为织造时大面积夹进了8168米真金线,而且使用了由孔雀羽毛捻成的400米翠羽线,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金光耀眼,价值十分昂贵。此件文物出土于万历帝棺内西部北侧,复制工作历时2年,织造时分为13片。

记者注意到,小襟内侧绣有一竖行小字“万历三十二年十一月初五日造长四尺一寸夹合”,而出土时绢书标签上也残存字迹“万历四十五年,衮服一套收”,专家由此推断一件衮服从织造到收入内库的时间为13年。为何现代人复制能缩短到2年?工作人员解释道,明代要画师先画图,然后送去地方制作,花费了许多时间,而且纹样复杂,因此一衣制成,需十年之久,现在制图、设计使用电脑,速度当然加快了。

细看款式,圆领,大袖,窄袖口,全身绣的“寿”字多达256个,与“福”谐音的蝙蝠有301只,如意纹271个,寓意“福寿万代”。“衮服”身长136厘米,下摆宽150厘米,肥肥大大,据说是皇帝最隆重的衣服,明代崇尚红色,朱元璋规定“正旦、冬至、圣节日(皇帝生日)、祭社稷、先农、册拜等大典穿衮服”。明朝对衮服的织造一般由内织染局承办,织造前先由钦天监选择吉日,再由礼部提请,遣大臣祭告,方可开工。

首次成功复制“妆花绸”

照片中,一堆已经损坏的咖啡色织物,残缺不全、图案断续、毫无光泽,就好像枯萎的花朵一般。如果不是专家介绍,没有人会将它们和明代皇帝、云锦联系在一起。这件“中单”出土于万历帝棺内中部中间,刚刚出土时,是金光闪闪的,但是在与空气接触后,迅速氧化、褪色。通过云锦研究所的复制,记者见识了“红八宝四合云纹绸交领中单”当年的风采,“中单”无袖,里与面之间夹了一层薄棉絮,凸于表面的纹样是象征“物华天宝”的八宝纹。据介绍,此件“中单”类似于现代的衬衫,“小衣之外、大衣之中”,尺寸一般小于衮服、龙袍一寸,长四尺。

“这件‘中单’是我们第一次成功复制的“妆花绸’,原来都是复制‘妆花缎’。绸加上了云锦的妆花,就是绸里最高档的一种。”

重现明代植物染色工艺

两件复制品都是“中国红”,由于复制必须尽可能还原明朝工艺,所以全部采用植物染色。负责染色的该研究所质监部主任王继胜揭开了谜底,红色是用苏木(苏枋)的树根染的,先把根煮出汁来,一般要煮4遍,然后加明矾、胆矾“媒染”,接着把红色的汁浇到织造所用的丝线上,等丝线阴干后就能上机织造了。黄色,是用栀子果染的;蓝色,以板蓝或马兰叶子发酵后染的;只要染出了红黄蓝三原色后,其他颜色就简单了,比如绿色是黄加蓝即可。

“在明代植物染色技术就非常纯熟了,相比于现在的化学染色,它除菌性好,对人体没有伤害,还很环保。”王继胜说,原来上紫金山找树根,现在基本都从中药房买。

已复制定陵织物60余件

记者了解到,1956年—1958年定陵发掘过程中,考古人员在万历皇帝和两个皇后的棺材中出土了600多件匹料和成衣。但由于保护技术不够,它们出土后碳化变质。南京云锦研究所从上世纪80年代成为国家文物局古代丝绸复制研究基地后就一直承担着复制定陵织物的任务,如今已经成功复制了600多件中的60余件,这些复制品如今都展览在定陵博物馆的文物展室中。该所副所长张玉英告诉记者,云锦研究所已经制订了10年研究复制古代丝绸文物的计划。  

关键字:
分享到: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用户名
验 证
· 您将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言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提醒:不要进行人身攻击。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