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业界资讯 > 玛格南摄影师眼中的中国
玛格南摄影师眼中的中国
作者:    来源:外滩画报     日期:2009-02-20

“玛格南摄影师看中国的角度都不一样”</p>

为了庆祝玛格南图片社的60年的历史,玛格南第一次将自成立以来所有会员的经典照片集结成册,共收入玛格南69位成员、20世纪以来最伟大的摄影师们的400多幅摄影作品。这部题名为《玛格南,玛格南》的新书即将在11月末发行。该书编辑拉蒂努瓦接受《外滩画报》专访时说,包括布列松、吕布在内的玛格南两代摄影师对中国都有一种痴迷。</p>

巴黎18区。采访这天是法国首都秋冬交季最冷的一天。更要命的是全法交通大罢工,满街步行的人和骑自行车的人数量明显增多,私家汽车塞满了大街小巷,一种蠢蠢欲动混杂着交通不畅的焦躁氛围弥漫在克里西大街上。从大街的一角拐到小巷里,再左转右转,就是一条更僻静的狭窄小街道。在克里西大街19号,居住着世界上最负盛名的玛格南图片社。玛格南办公楼是隐入繁华巴黎深巷的异类:萧瑟的外表,难以吸引行人驻足多看一眼。当我驻足寻找门牌号的片刻,碰巧从大门里走出来一位年轻女孩,她不经意地问,是找图片社吗?就在这里。望着红漆斑驳的铁大门,和旁边刻在墙上不留神几乎难以辨认的牌名,我感觉怪怪地迈进这座曾经留下了卡帕、布列松等传奇摄影大师足迹的著名摄影社大楼。</p>

进入到红色砖瓦建筑内部,仿佛进入到了另一个世界。这里,不仅挡住了外面的严寒,还有每个人的微笑和问好。玛格南图片社的技术负责人告诉我,以前的社址在巴黎西部的美丽城,1999年才迁到现在的地址。这里曾是一个废弃的纺织车间,遗址破败不堪,尤其是顶层的玻璃天窗正对下来,是一个巨大无比的黑洞。图片社请到一位意大利建筑设计师,重新设计装修,有了现在这个开放式的三层小楼。</p>

为了庆祝玛格南60周年,一楼一个图片展刚刚完成布置,将在17日举行开幕典礼。从正门大厅进人,首先看到的是玛格南2006年刚刚取得合作会员资格的年轻摄影师ALECSOTH的作品。右侧的一间小厅,本是玛格南的会议大厅,临时改成了回顾展,向今年夏天刚刚去世的著名摄影家会员LEONARDFREED致敬。展出的作品是FREED上世纪中期的图片原始版,据称每一张图片的价值都在五六千欧元之上。江山代有人才出,一新一老作品的同台,正是玛格南今日的灵魂。</p>

近千平米的办公楼内,日常工作人员有50人左右。至于那些满世界跑的摄影师们,只是偶尔回到娘家来,或者是参加一年两三次的例会。许多来这办事的人都用英语交流,如果考虑到身处对英语颇有抵触的法国巴黎脚下这一特殊情况,足见玛格南的全球化。事实上,从最初的巴黎和伦敦图片社,到现在的纽约和日本分社,玛格南的网络触角越来越广。目前的60个左右的成员中,25位归属巴黎图片社,日本玛格南图片社到目前为止有两名会员。</p>

到处堆积的纸箱和依墙摆满的书架会让你想到这个地方的特殊地位,但是,这个世界顶级摄影社却没有丝毫刻意渲染和滥用图片的痕迹。除却底层的图片展览,在主要工作地点,看不到满墙满桌各种醒目的大小图片,他们为当今著名的媒体提供了无数经典照片,而在发源地,无论是领导的办公室墙上,还是普通工作人员的办公桌前,最多只有一张照片。</p>

见到布瑞吉特•拉蒂努瓦的第一面,就喜欢上了她。这位年近60的荷兰女人,不光是面部,整个身体都释放着一种知性的从容。她曾在玛格南伦敦分社担任了12年的文化负责人,有足够能力将极具个性的摄影艺术家们召集到一起,从而完成玛格南图片社60周年的庆典图册。</p>

拉蒂努瓦从包装完好还未拆封的牛皮纸里取出厚厚的新书,递给记者先睹为快。书本长39.5厘米,宽32厘米,共有564页,需要两只手的协作才能抱起来。翻开它装订高雅的浅褐色暗花硬封面,随便翻阅,一幅熟悉的画面立刻跳入眼帘:身后背景是浓浓的黑色,和老人身穿的对襟黑袄融为一体,像无限延伸、没有止境的黑洞。那张沧桑中沉淀下来的柔和宁静的面孔,仿佛被聚光灯照射着,在黑暗里反差如此强烈如此醒目。1979年,在经历15年的等待之后,玛格南摄影图片社的著名摄影师伊娃&#8226;阿诺终于来到中国,拍摄下一系列经典作品,其中之一,就是这位老妇人的肖像,从此成为经典之作留在世界摄影史上。作为代表作,它没有悬念地被选进了这本玛格南图片社60周年的庆典版本里。但玛格南图片社的传奇摄影人物和经典图片,还远远不止于此。</p>

关键字:
分享到: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用户名
验 证
· 您将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言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提醒:不要进行人身攻击。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