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绣球 独秀民族特色工艺礼品舞台
作者: 来源:工礼网 日期:2008-12-11
旧州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靖西县,这里绝大部分居民是壮族,自古以来就有制作绣球的传统,被誉为“绣球之乡”。到那里的人们,总被俊秀的中国南方乡村风光和精致的中国手工艺品深深吸引。 在广西众多的刺绣工艺品中,绣球无疑是最精美的。绣球是姑娘们用手工做成的彩球,以圆形最为常见,也有椭圆形、方形、菱形等。绣球大如拳头,内装棉花籽、谷粟、谷壳等,上下两端分别系有彩带和红坠。人们在茶余饭后互相抛接以娱乐身心,起到沟通感情的作用。随着历史的发展,后来逐渐演变成为壮族男女青年表达爱情的方式。 广西绣球多以红、黄、绿三色做底及面料。绣球大多为12瓣,每瓣皆绣上各式吉祥物,如梅、兰、菊、竹等花卉图案或春燕、龙、凤等。广西绣球又称为“堆绣绣球”,由老艺人采用“堆绣”这一古老而复杂的刺绣工艺制作而成。其结构独特、选料考究,且全部以手工制作,做工精细,小巧玲珑,色彩鲜艳,是世界上最精美的绣球。一般的绣球大都是采用单线刺绣的方式在花瓣的面料上绣出各色图案,花瓣面料上的图案为平面式,线条、色彩如画一般美,同时刺绣方法与过程较为简便;而采用复线刺绣方法的“堆绣绣球”则图形更为精美,图案极为复杂,所勾勒之物栩栩如生,极富立体感,如鲜活之物欲喷薄而出,数绣球中的极品。 绣球成了广西壮乡的吉祥物,成为传递爱情、亲情、友情的民族文化使者。也是壮族民族民间文化工艺品中的代表。如今的广西绣球不但被人们当作馈赠亲友之礼品,家庭中的装饰品,企事业单位的对外宣传、开展公关活动之赠品。 壮族绣球:从“定情物”到“出口货” 在中国,绣球的历史已有上千年,一直是壮族少女的定情信物。百色市靖西县的旧州镇是中国的“绣球之乡”,现在在这个美丽幽静的小镇上,几乎家家以制作绣球作为谋生手段,将这种传统“定情物”变成“出口货”,销售到欧美、东南亚等国家。 彩调《刘三姐》中有这样一段唱词:“五彩绣球鲜又鲜,千针万线妹手连;哥接绣球胸前挂,条条线把妹心牵。”这段词准确地唱出了绣球的历史功能。在历史上,抛绣球是壮族民间的传统文娱活动,也是青年男女定情的媒介。 绣球由12个球瓣拼接而成,由彩缎裹绣、内藏豆粟或谷壳,所有工序都要手工完成。少女们往往在家中秘密制作出美丽的绣球,在壮族“三月三”歌圩期间,赠送给自己的情郎表达爱意。壮族人说,“女子手巧,才嫁得好人家,绣球最能看出一个人的手巧不巧。” 靖西县地处广西西南边陲,南与越南接壤。居住着壮、汉、苗、瑶等11个民族,总人口约57万,其中壮族人口占到其中的99.4%。 靖西县新靖镇旧州街的壮族刺绣代代相传,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旧州镇,可以随时看到当地居民在街边和家中制作绣球的场景,许多人家也把自家制作的绣球挂在门边售卖。随着制作工艺的发展以及社会生活的变迁,绣球已从壮家爱情信物发展到代表友情、吉祥幸福生活的象征物品。如今,不少男子也以制作绣球谋生。 因为制作绣球的手艺高超,旧州镇的绣球师傅朱祖线有着“绣球王”的美誉。朱祖线是广西靖西县刺绣协会会员,1984年开始从事绣球制作并经销绣球产品,他所制作的绣球样式繁多,极为精美,远销加拿大、美国。神奇的是,朱祖线所制作的绣球最大直径达208厘米,最小的仅有2厘米。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朱祖线还制作出奥运吉祥物图案的绣球,送到北京用于展示活动。 在朱祖线的创意下,靖西县旧州街从1997年开始,借香港回归年之风,开始家家生产绣球。500多户人家,朱家是生产第一家。现在家家户户都在从事绣球生产、销售产业。在旧州,已经拥有一个壮族绣球的世界,可以找到世界上最美丽的绣球。 “目前,旧州村年产绣球20万个以上,绣球销往东南亚、欧美国家,成为世界了解中国壮民族文化的窗口。”朱祖线说。 总结: 如今,传统的民族民间文化一直在承受着现代文明的挑战,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在现代化浪潮的冲击下,民族民间文化的状况开始衰落,传统工艺品遇到了新的挑战,大多为人们所熟知的工艺美术行业,如脱胎漆器、软木画、竹编等都处于后继乏人的困难境地。我们高兴的看到,在靖西,勤劳的农民艺术家们通过绣球上的一针一线,让更多的人既能了解到许多富有传奇色彩的艺术故事,又能感受民族独特的内涵。这些绣球本身,也许比艺术史家苦心孤诣地营造出的华丽文学更接近历史,更具有民族特色,也更能表现壮族传统文化的精髓。 目前,靖西县当地政府正在为绣球做更多的工作:加紧为“靖西绣球”注册商标;作为重点的旅游项目开发;让更多的“绣球巧手”加入到传统民族工艺品的制作中来……绣球这个在传统中生存的民族工艺品,如今正在以全新的方式延续它的艺术价值。
关键字:
分享到: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