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宝剑万年传 龙泉宝剑业开启产业化新篇章
作者: 来源:中新网 日期:2008-12-12
2600多年前的春秋末期,铸剑大师欧冶子奉楚王之命铸剑。他遍访江南名山大川,找寻铸剑佳地。在浙江龙泉,见秦溪山下湖水甘寒清冽,又无鸡啼犬吠,宜于铸剑,遂取山中铁英,铸成龙渊、秦阿、工布三把名剑,此地得名“龙渊”,后因避唐高祖李渊讳,改称龙泉。从此,龙泉宝剑名扬天下,“龙泉”更是成了宝剑的代名词。 龙泉市位于浙江省西南部的浙闽赣边境,全市面积3059平方公里,而低、中山带就占总面积69.17%,丘陵占27.92%,河谷平原仅占2.91%,故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龙泉只是个位于山沟沟里的一个县市级,经济基础条件并不好,可是龙泉的先人们却给后人留下了两份无比珍贵的文化瑰宝——青瓷与宝剑文化。”龙泉市委书记赵建林告诉中新社记者,龙泉因剑而名,由瓷而享誉天下。作为当地党委政府,最重要的是立足当地实际,发展剑瓷文化产业。“前人留下的瑰宝,我们有责任把它发扬光大”。 三千年薪火相传龙泉宝剑铸造实现产业化 铸剑鼻祖欧冶子所开创的龙泉宝剑传统锻制技艺,2600多年来历经历代大师们匠心独运的创造,形成了“坚韧锋利,刚柔并寓,寒光逼人,纹饰巧致”四大特色,被公认为剑中之魁,其丰厚的文化功能及其社会作用,在中国古代冷兵器史、中国古代冶金史、中国古代思想史和中国文化艺术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万里横戈探虎穴,三杯拔剑舞龙泉”,今天的龙泉宝剑不仅承载着深厚的文化传统,更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前赴后继的精神象征。 “良工锻炼凡几年,铸得宝剑名龙泉。龙泉颜色如霜雪,良工咨嗟叹奇绝。”由于沧海桑田,铁剑保存不易,鲜有传世的早期龙泉剑,但文人墨客从来不吝啬对龙泉宝剑的溢美之词。从欧冶子铸龙渊剑到明清以来龙泉宝剑的恢复与发展,再到改革开放后在市场经济大潮中,龙泉个体剑厂和剑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近三千年的传承使龙泉宝剑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龙泉宝剑在传承技艺的同时走上了产业化的新路。 据记者了解,目前龙泉市有宝剑企业100余家,从业人员近万人,有工艺美术大师2名,高、中级工艺美术师近30人,宝剑锻造已经从原来的独门独户“闭门造剑”发展成为当地合理分配生产力和实现利税的支柱产业。 “宝剑产业的发展,每年可实现总产值2亿元,宝剑行业已经成为龙泉工业快速稳定发展的三大产业之一,对整个工业起着强劲的支撑和带动作用。龙泉宝剑的产业化为农民增收增添了一条重要的渠道。”赵建林表示,龙泉宝剑的产业化是在继承和发扬古老铸件技艺上的与时俱进,既有利于宝剑技艺的有效传承又将推动龙泉经济发展。 几十年政府搭台龙泉宝剑业“唱戏” 一个地方的优秀民间艺术,必定植根于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条件,同时也与政府的支持息息相关。记者了解到,近十年来,龙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青瓷宝剑产业的发展,1999年,龙泉市建立了用地面积198亩的青瓷宝剑园区,出台了扶持青瓷宝剑企业发展的一系列优惠政策,并先后在杭州、上海、北京、沈阳等地举办了龙泉青瓷宝剑精品展示会,鼓励企业和个人多次参加西湖博览会、广交会、义乌文化产业博览会等大型展示会,并以举办龙泉青瓷宝剑文化节为平台,把现代龙泉青瓷、龙泉宝剑的精品和剑瓷的深厚文化底蕴展示在世人面前,进一步提高龙泉宝剑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据悉,在龙泉市委市政府的努力与引导下,2003年,龙泉市荣获中国工艺美术行业特色区域“中国龙泉宝剑之乡”称号。2006年,龙泉宝剑被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几十年来政府换了一届又一届,但是对龙泉宝剑的政策性支持是不变的,就像两千多年来对龙泉宝剑锻造技艺的传承一样。”赵建林告诉记者,2006年至2007年间,龙泉市政府鼓励宝剑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对技改年均投入达到1亿元,到2007年总投入为2亿元,用于技术创新项目和设备改造。 在刚刚过去的第三届中国龙泉青瓷?龙泉宝剑节上,龙泉市委、市政府又为龙泉宝剑行业描绘了宏伟的发展蓝图,兴建剑之源文化公园,启动中国龙泉宝剑城建设项目并已于青瓷宝剑节期间奠基。 据悉,中国龙泉宝剑城是龙泉市委市政府实施“旅游兴市”战略,建设“旅游新城”的重点项目之一,该项目规划用地总面积26.58万平方米,将规划建设休闲广场区、大师作坊区、文化游览区、创意体验区四个功能区,向海内外游客提供一个人文、侠义、怀古的,充分体现中国五千年剑文化历史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 赵建林表示,建成后的中国龙泉宝剑城,将集生产、销售、科研、旅游、文化、工业于一体,是龙泉宝剑发扬光大、大放异彩的一个重要载体,对推进龙泉宝剑文化的交流研究,促进龙泉宝剑产业取得突破性发展,提升龙泉文化软实力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龙泉的宝剑产业也必将迎来一个发展的新高峰。
关键字:
分享到: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