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朽木化为神奇 文化名片雕镂而出
作者: 来源:美术报 日期:2008-12-06
——走进“中国根艺之乡”嵊州 嵊州地处古越文化的中心地带,这里浓郁的民俗风情和深厚的人文底蕴,孕育了众多特色鲜明的民间艺术,是著名的中国越剧之乡、竹编之乡、根艺之乡,其中被列入省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就有越剧、竹编、根雕、泥塑、戏剧服装等。 而根雕,已成为除越剧、竹编之外的又一张嵊州民间文化金名片。 根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物化传承,是嵊州民间工艺的典型代表,是一种集自然造化与艺术家的智慧技能,集具象、抽象和意象于一体的造型艺术。2007年,嵊州根雕被列入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嵊州被中国根艺美术学会命名为“中国根艺之乡”。 嵊州根雕的历史渊源可追溯到1600多年前的东晋著名雕塑家戴逵。当年戴逵喜爱剡中山水而隐居嵊州,并在这里开启了中国根雕艺术的源头。一千多年的历史演变,根雕艺术以其顽强的生命力得以在民间延续。 嵊州根雕深受江南雕刻艺术的熏陶和影响。由于嵊州境内存有大量古时候的庙宇和民居,精美的木雕、砖雕、石雕和堆灰艺术几乎随处可见。根雕艺人们主动从中汲取艺术营养,使作品在雕刻技艺上精美无比的同时,还注重文化的内涵与底蕴,具有独特的艺术品位。 一是雕刻精到,天人合一。嵊州根雕注重根材的自然形态,又强调雕刻的造型技巧,在手法上追求“少雕多留”、“以少胜多”,让自然造型和人工雕刻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达到“天人合一”的妙趣。如作品《一行观天》,创制者在保持根材整体材质美感的前提下,对人物内在精神和脸部表情作了恰如其分的刻画,将唐代高僧夜观天象的神态刻画得惟妙惟肖,其他部分则一概顺其自然,使人在“天人合一”中感悟艺术的大美。郑剑夫的《诸子系列》、《唐女》、吴筱阳的《笑狮罗汉》、郑兴国的《夸父逐日》等无一不是天人合一的精美之作。 二是材质精良,格调高雅。嵊州根雕所取根材较为广泛,都突出材质的精良,如甘肃的香柏、广西的紫柚木,越南和印度的黄花梨、紫檀,山西的黑格粒等,有的甚至来自世界各地。用这些材质雕刻而成的根雕作品,往往显得气质华贵,格调高雅。近年来,嵊州的根雕艺术家在创作实践中,还成功开发了古沉木根雕艺术这一新产品。古沉木又称阴沉木、乌木、炭化木、石化木,是数千年甚至上万年前深埋在江河湖泊底层的枯木残根,随着年代的久远,枯木残根在水底泥沙中浸泡和磨压,形成了古朴凝重、铜打铁铸般的效果。古沉木的色泽大多近似于黑色,用这种色调雕就的作品深沉厚重,具有高古气韵和深奥的精神内涵。《寒江独钓》、《一苇东渡》等古沉木雕精品,无一不显得古朴厚重,高贵典雅。 [1] [2] 下一页
关键字:
分享到: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