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业界资讯 > 腐朽在他们手中化为神奇
腐朽在他们手中化为神奇
作者:    来源:浙江日报     日期:2008-12-05
  嵊州根雕的历史可追溯到1600多年前。东晋著名雕塑家戴逵喜爱剡溪山水而隐居于此,并在此开启了嵊州根雕艺术的源头。一千多年的历史演变,根雕艺术以其顽强的生命力得以延续和发展。2007年,“嵊州根雕”被列入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嵊州被授予“中国根艺之乡”称号。  一百多年来,细腻真切、委婉动听的越剧从嵊州乡间走向全国,流行大江南北,成为“中国第二大剧种”。如今,集自然造化与艺术家智慧、技能于一体的根雕艺术又沐浴改革开放的春风蓬勃发展,在这里百花齐放,欣欣向荣。12月9日,来自全国10多个省市区、近300位根雕工艺师参加的“2008中国根雕艺术论坛暨根雕艺术精品展”即将在嵊州拉开帷幕。上个周末,记者专程来到有30个雕刻工作室、120多个工艺美术师聚集的“嵊州艺术村”,探访究竟——   [上篇]从“工”到“艺”的华丽转身  做根雕的人都是对木头有着特殊兴趣的人,郑剑夫和吴筱阳也不例外。作为目前嵊州名气最大的根雕工艺大师,他们对于木材可谓情有独钟。这种钟情使他们潜入到这种古老的工艺和古老的材料的深处。  走进郑剑夫作品陈列室,记者看到作品中百分之八十都采用了古沉木作为原料。“古沉木”这个词还是郑剑夫给起的,意思就是古时沉于水土之中历经成千上万年的积压、浸泡而成的木材。  1992年的一天,他和一位亲戚到嵊州三界清风桥附近游玩,不经意间发现一小截黑乎乎的木头。郑剑夫对木头有着特别的敏感,他便动手挖了下去。这一挖,令他大喜:原来是段近2米长,足有六七十斤重的大木头。  他们忙把这段大木头拖到江边,洗干净后晾在沙滩上。几个小时后,当他们想带这段树根回家时,发现这段木头已经在燃烧了。惊讶之余,他们不顾被炙伤的危险,将这段燃烧的木头推入水中。火熄灭了,郑剑夫发现这块木头分量特别重,色质纹理很美,便喜滋滋地将它用摩托车带回了家。  半年后,郑剑夫根据木头的形状,用其中的一段制作了一尊达摩佛像,第一次展览就被一位台商买走。时隔不久,他用剩余部分又制作了一尊达摩佛像,并自己收藏。想不到,一位韩国客商闻讯前来,郑剑夫经不住苦求才忍痛割爱。  事后,郑剑夫接连三天没有合眼。第三天夜里,他心里涌出一种强烈的感觉:天下之大,这种木头总不会仅此一段吧?一大早,他又来到清风桥附近,挨家挨户地打听有没有看到过这种木头。饿了到小店里买包饼干充饥,渴了到江边喝几口水……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终于,他在江边的一丛树堆里又找到了一段2米多长、直径30厘米左右的黑木头。  这种木头,以前人们叫它阴沉木、沉木、炭化木等,木质已经发生化学变化,也很难分辨原来是什么木材,基本被当作废料。嵊州的古沉木质地光洁,细腻。自郑剑夫开始制作古沉木根雕作品后,越来越多的嵊州根雕艺人开始取材古沉木,嵊州根雕有一半精品是古沉木制作的。  短短十多年中,嵊州古沉木雕异军突起,郑剑夫功不可没。  但是,虽然根雕的材料和技术如此古老,却一直不登大雅之堂,最多是作为木雕的附属物。即使在郑剑夫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闯荡上海,并以“小根雕”成名时,根雕仍然是“雕”虫小技。他雕刻的品种也往往以小佛像、小罗汉为主。 [1] [2] [3] 下一页
关键字:
分享到: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用户名
验 证
· 您将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言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提醒:不要进行人身攻击。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