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服装,走向人群的艺术灵感
作者: 来源:美术报 日期:2008-07-25
系列二之走进浙江理工大学服装学院 浙江理工大学在院系设置里设立了服装学院,这在国内的高校中尚属罕见;查阅该专业的全国排名,可发现它每年稳定在前二甲的位置;再略微了解该校的历史,才知这所理工院校的前身乃是江南知名的丝绸工学院,它早在1979年就创办了丝绸美术与品种设计专业,悠久的办学历史让人不禁想从罗列着的数据和奖项背后了解一些具体的面貌。理工大学6月初的学生毕业展在业内引起了不大不小的轰动,时隔一个月,那些满腔热情的毕业生已走向了社会岗位,此时的他们会有怎样的感想呢? 高子霄,浙江理工大学服装学院2004级毕业生,优秀毕业作品获得者,现加入国内某知名高级女装的设计师团队。曾代表中国参赛队参加日本2008大阪时尚周服装设计校际对抗赛并任队长。毕业设计展上,他的作品“痕迹”作为压轴出场。对大学生涯及对四年生活对未来职业生涯的塑造,他颇有感触。 从灵感到客户 高中毕业的时候,我曾两度报考美院的雕塑系。专业排名都很靠前,但无奈英语始终没过线,最后选择来理工大学学习服装设计。说实话,放弃追求纯艺术的理想对当时的我来说还是很遗憾的。我来理工的第一天,上的第一堂课就被告知设计是与艺术不同的——我们被派去卖场做市场调查、回来写报告、然后做四年的计划。这一点在以后的学习中,越来越得到强化。我越来越意识到,艺术是一种个人的东西,做雕塑你只要尽力追求自己理想的状态。对我而言,服装也是一种雕塑,但它有对象,你必须为客户着想,他们希望得到什么样的服务,穿什么感觉的衣服。事实上,作为一个设计师来说,这也是基本的素质。我去日本参加设计竞赛的时候,看到最后得大奖的作品实际上就是平时职业女性穿着的套装,它融合了设计师的艺术理想、大会所设立的环保主题,但最关键的,它是一件穿得出去的高级成衣。我们团队的作品是从中国民族化的元素“墨”出发,突出一种宇宙意识,在太空中看地球,集中人类文明成就的城市相对于自然来说是灰暗的,这种不规则就像墨迹流过,用这种方式我们体现环保主题。当然,我们不管在概念创作、品牌策划到最后成衣制作各方面与国际高水平有一定差距,但我们都在尽力思考怎么样把非常抽象的概念用“设计”而不是“艺术”的方式体现出来。同去参赛的有些国内高校还在做很夸张的不适宜穿着的概念性服装,这种观念实际上是落后的。灵感要结合主题、主题中的某些元素、再结合流行趋势和既定品牌的主体特色,最后关键要落实到客户,要设计出人们想穿的衣服。 从卖场到卖点 我们重视市场,大多数老师都在各个知名品牌做首席设计师或设计总监,有实战经验。所以我们经常虚拟品牌策划。当然,每个公司都有自己的核心,不可能轻易流露到外界,我们看重卖场。做品牌策划的时候我们从不凭空想象,老师经常要求我们到卖场实地观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品牌,找到你认为它的缺陷所在,然后参照他原先的设计做些改进,找到新的卖点,创立新的子品牌甚至新品牌。从这样的练习中,我们不但熟悉各种品牌的设计思想,吸收积累它们的长处,也寻找到自己的思路。我们也引进国外教学,学习国外新的设计潮流,但最终还是要回到中国市场,为中国人做设计。 从图纸到成衣 在理工,老师培养的是成衣设计师。人们很容易错误理解或忽略“成衣”这个字的含义。事实上,它要求设计出的衣服穿的出去但同时设计感强。在这里,实际动手能力和艺术创作是等价的。我们的毕业设计展从设计到制作都是我们亲手完成的,这在国内其他高校是不可想象的,大部分人会拿出去加工。其实我最大的遗憾是如果我们有两年是以做毕业设计的强度来学习,我们可以做得更好。本来都是零散的一些理论,这个时候都需要用在一起,整体考虑。而亲手制作在我看来是必不可少的,比如一条A型裙,它的下摆需要有蓬开的感觉,光在图纸上画造型远远不够,如果你把它制作出来的时候发现没有蓬开的感觉,是不是面料不够硬挺?也有可能是剪裁角度还需要再大一点。各种细微的设计感、穿着的舒适感,都需要在不断的尝试和改进中实现。
关键字:
分享到: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