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业界资讯 > 程小蓓就建筑艺术答麦豆问
程小蓓就建筑艺术答麦豆问
作者:    来源:雅昌艺术网     日期:2009-02-22
  麦豆:我注意到在大门入口处的石头上,刻着上苑现代艺术馆和中国现代建筑艺术博物馆两个名称……在民族建筑风格逐渐势微的今天,上苑重新提出“中国建筑”这个概念,其建筑思想无疑很具有先锋意识。通过介绍,我知道目前驻馆艺术家中有许多知名的作家、诗人、美术家、建筑设计师等,我想知道的是和上苑艺术馆放在一起的这个名字为什么单单凸显了建筑而不是美术或文学?请您就馆内具有代表性的主题建筑给我们谈谈上苑建筑群的总体规划思想和建筑风格。  程小蓓:在一个由艺术家策划,由艺术家投资建设,由艺术家工作、交流并居住的地方,首先在建筑设计、规划上不考虑它的艺术性,那是“艺术的失职”。  在建筑上我们首先考虑的是当代性。你们从北京城里往北行走,不管从那条路过来,沿途看到的各式别墅区,各式楼盘,任何一位有点审美主动意识的人都会感到难受。不是仿欧就是仿古,可以说完全丧失了中国本土和现世。特别是我们城市的建设与规划决策人,基本是一群“建盲”与“规盲”。使得中国大地四处都是一个个巨大的建筑垃圾城,你分不清一个城与另一个城的区别,一没有地方性,二没有时代性,更不用说在建筑的艺术上有所用心。  我们走遍大地去旅游、去参观,首先看的一定与建筑有关:长城、宫殿、寺院、坟墓、神庙、博物馆……,都是几百上千年前古人们留给我们的艺术财富。但是几百年后,我们的子孙对二十世纪下至二十一世纪初的中国进行考察的时候,我们给他们留下了点什么呢?可以说在建筑上完全有可能是一片空白。那是多么的不负责任啊!  建筑应该是一种巨型的、久远的艺术品,特别是在由一群优秀的艺术家所组成的群落性艺术基地中,更要透过它能让人看到我们的精神境界、文化修养指数和艺术水平。我们想让我们的建筑能够成为现实意义上的“效应感”和历史意义上的“痕迹感”。  基于这样的想法,在深圳建筑设计总院院长孟建民、清华美术院教授苏丹、艺术家渠岩等的推动下,在张永和、温子先、周伟、吴华、黄岩、沈少民等建筑设计师、艺术家的参与下,在拒绝仿古、拒绝仿欧,尊重本山本土、用当下的审美为基本原则,来设计上苑艺术馆所有二十几个单体建筑。每个建筑由一个华人建筑设计师与这个建筑的投资艺术家来共同完成设计。  麦豆:从方案设计到实物形式、从主体结构的施工监理到室内一桌一椅的设计、从底层食堂的装修到楼顶平台的装饰……主体建筑之一的上苑现代艺术馆无不凝聚着您的心血……但很多地方都没看见您对它的特别陈述,请您给我们介绍一下您的上苑艺术馆吧。  程小蓓:艺术馆是华人建筑设计师温子先设计的,在建的过程中已经有所改变,例如那些石头墙,原本是要从上到底全是大石砌筑,但是由于石头的自重与结构的安全系数,再加资金的不足没能完成。最后由我和监理工程师一道想出一个办法:将文革期间建设公共建筑时常用的水洗石方案用上了,这样由大石头变成了小碎石。  所有的建筑物在设计前我们要求设计师不能无视树的存在,我特别要求测绘局为我们作了第二测量,将每一棵树的准确位置都在测绘图上明确标识出来。为此又花了不少的钱,但这是值得的,我们的房子为一棵树进行转折和切割,恰恰出现了非常好的视觉效果。由于所有的建筑都是依山而建的,我们要求在层次上有起落,低处与高处的房子都是以原地面计算正负零。虽然在施工的过程中有一些艺术家并没有遵守这一规定,但大至上还是能看到它不同高度所表现出来的视觉效果。  环保意识在上苑艺术馆建设中四处都有体现,对于那些不得不截枝的树杆,为了能够充分地利用它们,我动了不少脑筋。最后将那些枝枝芽芽都用在了艺术馆会所、图书馆等处的家具上,几乎没有什么浪费。另外我在鸟笼里贴上锡箔纸,再在锡箔纸上剪出几只鸟来,这样一开灯,灯光透过鸟笼上的鸟洞飞到了天花板上,那种冲破牢笼向往自由的意愿就很直白地表达了出来。加之那些无腿桌子像云一样漂浮在空中,人们像孙悟空一样在上面摇晃着吃饭喝茶,更加强了那种在野感、民间感。我们的环保意识也是无处不在,建筑废料的利用也是其中之一,如被切下来的短罗纹钢用来做了桌子的悬挂物。  [1] [2] 下一页
关键字:
分享到: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用户名
验 证
· 您将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言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提醒:不要进行人身攻击。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