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业界资讯 > “沙飞摄影奖”颁奖 获奖者两人出自深圳
“沙飞摄影奖”颁奖 获奖者两人出自深圳
作者:    来源:深圳商报    日期:2009-05-20

第二届“沙飞摄影奖”颁奖仪式18日在广东美术馆举行,“沙飞摄影奖”组委会向获得创作奖的艾未未与张新民,获学术贡献奖的李媚,获特别贡献奖的顾棣颁奖,同时,“第二届沙飞摄影奖获奖作品展”即日起至本月31日在广州二沙岛岭南会展览馆展出。

据了解,沙飞摄影奖由沙飞的女儿王雁发起,由沙飞作品主要的收藏机构广东美术馆和主要研究机构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共同设立。广东美术馆馆长王璜生介绍,作为目前国内最具学术品位的摄影奖项之一,本届沙飞摄影展的评审除了《中国摄影》编辑部主任李波、复旦大学视觉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顾铮两个“圈内人”,还特别邀请了几位“外行”:画家陈丹青、诗人钟鸣和实验表演艺术家吴文光。

张新民:

致力于良知和社会感的摄影

与平遥、连州摄影节的大众参与性不同,“沙飞摄影奖”更加强调学术性,奖励使用摄影手段持续关注社会和人类自身命运,以及在推进摄影和使用图像方面对社会产生过重大影响并取得杰出成就的个人。记者注意到,本届4位获奖人中有两位来自深圳,包括张新民和李媚。

对于获得创作奖的张新民,评委们认为,他是纪实摄影的重要代表人物,“长期关注农民参与城市化进程中的具体遭遇和生存状态,带来中国当代社会变动的真切视觉文献。”在其代表作《包围城市——中国农民向城市的远征》中,记者看到,从劳动力市场到工厂流水线,从露天影剧场到棚屋区,从洗墙工到街头唱歌民工,从股票潮到春运,大量取材于深圳的照片,巨细无遗地呈现和揭示了农民工在深圳从小镇到现代化城市过程及社会转型中的处境。

张新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沙飞离去已有半个多世纪,自他以后,仍然有摄影家一直以个人观察的方式,保持对社会对人类命运的关注,留下视觉意义上的思考。他认为,“用摄影手段持续关注社会和人类自身命运”是“沙飞摄影奖”的宗旨,摄影对社会能见度的贡献是独特的,任何以国家、民族的名义提出的集体认知,都不能取代具体的个人认知,众多个人独立思考后形成的共识,才是真正的社会共识。

他回忆,9年前在深圳,他参加了一次聚会,当天是沙飞50周年忌日,是一次民间自发的纪念,没有事先约定,只是朋友间一个电话,来的大多是深圳优秀的摄影家:杨延康、左力、肖全、余海波、陈远忠、贾玉川、王凡、画儿等。“当时大家聚集在沙飞遗像前,我想,我们为什么要来纪念沙飞?——没有别的原因,是发自大家内心,沙飞做过的,是他自己内心想做的,是良知。”

李媚:</STRONG>

新世纪中国摄影拓荒者</STRONG>

获得学术贡献奖的李媚,评委们一致认为,“她是新世纪中国摄影的拓荒者。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她一直身处中国当代摄影现场,长期投入摄影刊物、摄影评论、摄影策划、摄影史研究及摄影高等教育等多方面工作,扶持了许多优秀的摄影家,发掘湮没已久的摄影大家。她创办的杂志《现代摄影》,在中国当代摄影的起步时期,发挥了深远的影响,许多摄影师包括张新民、杨延康等,都受其影响很大。”

李媚告诉记者,1984年,她在深圳创办了当时比较前卫的摄影杂志《现代摄影》,“没有深圳就没有这本杂志,也没有我的成长。深圳这个特殊的平台,环境宽松、资讯便捷、思维活跃、视野开阔,使杂志成为一股与当时中国摄影领域保守势力截然相反的力量,也为一批年轻摄影人提供了崭露头角的机会。在图像匮乏的年代,杂志就像一本‘前卫摄影启蒙读物’。”

她介绍,获得“沙飞摄影奖”是自己获得的许多奖项中的第二个民间奖,“民间奖的学术价值更加珍贵。沙飞是伟大的摄影家,他建立了革命影像传统,我们每一个后人,在不同的特定经历和背景,感受到的沙飞是不同的,共通的是追求真理的真诚和为信仰献身的勇气。”

关键字:沙飞摄影奖,摄影,深圳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用户名
验 证
· 您将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言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提醒:不要进行人身攻击。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