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灵的蓝色,几何式构图,用传统的笔墨和宣纸,青年画家刘筱静创作出迥异于传统的中国画。他的水墨作品可以说是“画无定法”的最佳诠释,即使在一个画展中,也呈现出全然不同的特色。7月10日,“传承与延伸”——刘筱静水墨作品展在深圳市鹏宝轩美术馆举行,展出刘筱静中国画作品近80幅。展览将延续至7月16日。
刘筱静1976年生于河南安阳市。2005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国画学院山水专业姚鸣京教授公费研究生班。姚鸣京教授在评语中说“他画中造境,画风灵动,恢弘大气”,“走出了青年山水画家脱不出传统笔墨模式的强力磁场”。
本次展览是刘筱静首次个人展览。展览展出了他重彩系列、山水写生系列、青梦系列等三个系列的作品,全面体现了画家近五年来在中国画领域的探索创作。
为什么一个展览能呈现出三种不同的面貌?刘筱静说这是源于他对自我的寻找。他在学校接受了严格的传统教育,临摹了很多古人作品,“但有一天我却陷入了迷茫,即使我画得再肖似古人,那也不是我自己。”在接触了很多西方艺术以后,刘筱静发现近百年来西方艺术思维非常活跃,这让他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待传统。“传统是鲜活的,是不断进步的,而不是一成不变的。现代中国画不能再重复古人,而应该有新的变化。”
刘筱静特别喜欢西方的立体派,他把这种构图运用到中国画中,在重彩系列和青梦系列中,都可以看到立体派几何构图的影子。“毕加索曾经说过,恨不得自己上午和下午画得都不一样,这太难得了,要知道不断否定自己是非常需要勇气的,我觉得这才是一个真正的艺术家的思维。”
他从中国青花瓷中得到灵感而创作的青梦系列受到很多人的肯定,宁静的蓝色和关于青花瓷的中国式联想,让他的画在精神内涵上衔接了中国传统。但也有人认为,脱离了传统的中国画规范,他的画已经不能称之为中国画,对此刘筱静说,艺术是情感的产物,模式的东西是没有生命力的。现代人画古代画是缺乏创造力的表现。林凤眠当年对中国画进行改革,把西方的水粉画法运用到中国画中,在很长一段时间,人们都不承认他画的是中国画,但最终他的创新得到承认。
刘筱静认为自己的中国画无论形式上怎样变化,精神内核与传统是一脉相承的,作为一个青年艺术家,他希望自己的探索能够继续下去,为中国画创作添加新鲜的血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