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业界资讯 > 中国当代艺术从西方来 到哪里去?
中国当代艺术从西方来 到哪里去?
作者:    来源:中国证券网    日期:2009-08-23

当代艺术面临困境了吗?

拍卖行、画廊、媒体还有买家会异口同声回答:“是!”

中国当代艺术有价值吗?

批评家、策展人与学者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中国当代艺术虽然是地地道道的“中国制造”,却带着鲜明的西方烙印,像“春卷”又像“麦当劳”,质疑者因此振振有词,把当代艺术一度火爆描述成“阴谋”、“做局”;支持者却不敢理直气壮,只能说要重建其本土价值。

中国当代艺术往哪里去?

不管是众望所归的大腕,还是相机跟进的年轻人,相当一部分艺术家失去了方向。

于是,从专业协会、高等院校,到艺术机构乃至收藏家牵头主办的形形色色的“论坛”纷至沓来,同时,各种梳理中国当代艺术30年发展脉络的大型回顾展、专题展联袂而至。这些论坛与展览都瞄准了中国当代艺术的命门。

问题是,中国当代艺术的命门在哪里?

从去年秋天与北京保利拍卖公司共同主办“全球金融海啸冲击下的艺术市场”论坛以来,本刊连续刊发了一系列“重建中国当代艺术本土价值”的专题报道,让知名策展人、批评家、学者就此发表看法,虽然他们关注的焦点、思考的角度、所做的结论不尽相同,但都认为中国当代艺术失去了话语权,表现为批评的失语。

批评为什么会失语?

仅以在上世纪80年代与90年代成为当代艺术领军人物的栗宪庭为例,他用“政治波普”、“顽世现实主义”的概念概括在80年代理想主义破灭后的中国前卫艺术,并成功地将其推向西方美术馆与收藏家体系,使中国当代艺术第一次有了市场。然而,他本人却在接触了西方美术馆与收藏市场这个体制后感到幻灭。可以说他是因不知如何面对市场而失语。

如何与市场共舞?这就是中国当代艺术进入国际市场后面临的课题。

虽然今天的当代艺术与10年前已不可同日而语,但类似10前的栗宪庭那样身为领军人物的批评家却再也没有出现。显然,对中国的批评家而言,如何面对市场这个令栗宪庭失语的老问题,至今还没有答案。

更进一步看,对整个艺术系统的各个环节,不仅是批评家,包括艺术家、美术馆馆长、学者与媒体,还有画廊、拍卖行和收藏家,都面临着这个问题。不管是前两年在市场火爆中催生大量泡沫,还是在当下萎靡中陷入迷茫与困惑,都是因为没有学会与市场共舞。再放大来看,如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的新秩序,不也是中国社会所面临的课题吗?中国当代艺术应该在解决这个时代课题中发挥独一无二的作用,批评家也应该有其施展毕生才华的空间。

关键字:批评家,策展人,学者,春卷,麦当劳,中国制造,本土价值,中国,当代艺术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用户名
验 证
· 您将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言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提醒:不要进行人身攻击。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