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振华作品《抗击非典》
韩书力作品《高原祥云》
用空灵展现腥风血雨中的浪漫
对话《刑场上的婚礼》作者之一蔡玉水——
广州日报:王明明先生和您一同创作了《刑场上的婚礼》,请谈谈作品的构思和完成过程。
蔡玉水:比起圆明园被毁、南京大屠杀等题材而言,这并不是个重大题材的作品,讲述的就是两个人的牺牲。它被列入重大历史题材是因为其家喻户晓,在革命历史上如此浪漫的牺牲应该是唯一的。此前,曾经有过电影、舞台剧等关注过这一主题,用绘画的方式如何来创作这一主题,如何切入成为王明明院长和我开始就慎重思考的问题。我们确定了许多设想和构思,并且画了10多遍草图。后来我们确定了一个基本的思路,就是希望能够在腥风血雨中渲染出两位烈士在刑场上那一丝浪漫,将其他枝节淡化。这样的历史性题材艺术创作并不少见,但是将艺术表现形式和主题很好地统一结合起来却不容易,这很难完全发挥中国画的特点。在北京画院王明明院长的指导下,我们反复构思,一遍遍得推翻前一遍草图,最后把着眼点放在充分表现两位烈士就义前走向刑场的瞬间,而将其他背景弱化,从两个人物形象的刻画到他们之间的情感的微妙关系来把握展现这个主题。
广州日报:在作品画面上,可以看到,整个画面有大量的留白,当时为何要这样处理?
蔡玉水:我们追求的画面整体效果总体而言是空灵的,苦涩中又透出浪漫,中国画的表现手法在现代人物画作品中有很多变化,在现代人物画作品中总是强调画面要满一些,再满一些,但这一次,我们再次回归到了中国画的本体,发挥中国画的特点,用了更多的留白来表现出画面的空灵感,留给观者更多的想象空间,这样更能够达到以一当十的效果。经过了反复的推敲,我们感到,这样的表达更能够体现这一婚礼举行时的严酷和悲惨的背景,同时又因为两个烈士的崇高情怀而更加感人。
广州日报:在创作这幅作品时,你们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蔡玉水:为了更好地完成作品的创作,我们曾数次到广东考查搜集资料。两位烈士留下的东西很少,只有极少极珍贵的几帧照片,由于年代太久,这些照片全都模糊不清。在创作的过程中,我们常常会被烈士的事迹所感动,今天这个时代,世界发生了很多变化,人们的内心世界也改变了很多,在创作过程中,我们也常常会感到一丝悲凉,烈士们为了今天的幸福生活不惜牺牲了宝贵的生命,但是今天的人们有多少还真正记得他们怀念他们的。如果我们这一代人不能将他们的精神和事迹传承下去,下一代人更不会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