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面纱
鲮鱼罐头曾从这里走向全国
2000年,我还是租房一族,曾住在员村四横路的一小套间里,与马路边的鹰金钱工厂为邻,早晨或傍晚常看到工人们从工厂北门进进出出———想起在遥远的哈尔滨念大学时,常去学校小卖部买鹰金钱豆豉鲮鱼罐头下饭,那可是学生用来打牙祭的奢侈品,“鹰金钱”,便伴着豆豉鲮鱼的特殊味道刻进记忆,没想过,有一天我跟它的距离,仅隔一条马路而已。
厂房搬迁留下16万平方米“空城”
今年元旦,听闻广州本土最有影响力的室内设计公司集美组从二沙岛搬进了鹰金钱厂区,好奇前往,却在员村四横路碰了壁,鹰金钱北门已封,四横路在此被一堵墙拦腰截断,只能穿越美林海岸绕到沿江路,从南门方进得厂区,绕了360度。原来在2008年9月,为响应广州“退二进三”的号召,鹰金钱厂房搬迁到从化,只留一座空厂在此。
鹰金钱的这个空厂,总占地面积16万多平方米,毗邻珠江,跟CBD为邻,闹中取静。集美组在此将旧工厂改造为设计工作室,很多人并不奇怪,他们一向特立独行,一向不愿在市区的写字楼里扎堆。
集美组引领艺术区进驻大潮
集美组总裁林学明当初只是想找一个环境不错的地方办公,可后来发现,这里有天生适合作为艺术区的闪光点———这里有大量带有上世纪70、80年代烙印的建筑,诸如厂房、仓库、宿舍,它们看起来一点都不“时尚”,红砖墙上泛起的青苔,遗留下来的锈迹斑斑的机器,站立在池塘中央、池水齐腰深的篮球架,小楼前后左右无处不在的绿荫……其实,都是一个几十年的老厂留给这个城市的礼物。“老厂房身上沉淀的历史与气质,是新建筑无法比拟的”,林学明说,跟上海、北京相比,广州的艺术区实在太少,眼前既然有这样得天独厚的园区放在这里,为什么不能变为一个艺术区呢?
有人说,艺术区不是规划出来的,而是靠文化积淀出来的,这句话也许暗示了鹰金钱旧工厂的来生,注定要跟艺术区有所关联吧。在政府的支持下,将鹰金钱改建成“红专厂”艺术区的计划在今年7月出炉,一直有心推动广州艺术区发展的集美组担任“红专厂”规划及顾问的角色,为此,集美组专门成立了“广州红专厂艺术设计有限公司”。
据悉,计划还未完全公开,已有很多摄影师、建筑师、室内设计师前来“抢租”,欲在此设立工作室,就连有些家具经销商也想在艺术区租块厂房,开一个家具艺术生活馆,“有家具经销商前前后后来了5趟,就想找块最适合的厂房”,红专厂艺术设计有限公司黄丽诗说。那时,才意识到,旧工厂真的要“变身”艺术区了。
经营者说
“红专厂”要比北京798更贴近市民
发言人:黄丽诗(广州红专厂艺术设计有限公司总经理)
名曰“红专厂”,黄丽诗说“取又红又专之意,在那个年代,这是很流行的说法,我们希望艺术区从名字上体现老厂房的时代特征”。“是要做广州的798吗?”很多人这样问,黄丽诗的回答是“红专厂要比798更贴近市民生活”,她说,眼下很多艺术区是艺术家们的自娱自乐,高高在上的,跟普通市民的生活离得很远,这样的艺术区生命力和可持续性并不会长久,而红专厂的定位是“艺术生活创意基地”,什么意思?“比如周末,你们一家三口来红专厂逛,可购物,可看画展或摄影展,可听艺术讲座,可亲手做陶艺或学剪纸,累了,可到咖啡厅听音乐喝咖啡,饿了,可到餐厅吃饭,而这一切既是生活,又是艺术。我们希望艺术在这里可以跟市民互动,让艺术可看可摸可以体验,真正贴近生活。”
玩家说道
这对广州来说是一大幸事
讲述人:摄影师小可
这块地盘可是房地产发展商眼里不可多得的“肥肉”,买下这块地用来盖商住楼,不需要华丽的概念包装就能赚个盆满钵满。盯着这块地皮的发展商多着呢,但如果真是拆光了盖新楼,实在可惜啊,幸好有人坚持将之做成艺术区,这对广州来说是一大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