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书画三绝 无人可以继承的技艺和修养
杨之光在水墨人物画方面的成就业界公认,达到了全新的高度,成为这一领域的一代宗师。然而杨之光并不限于人物画一途,花卉、动物、山水均有涉猎,而其在诗歌、篆刻方面的成就,亦与画比肩,堪称诗、书、画三绝。杨之光最担心的是,现在的画家仅偏重绘画一门,综合素养完全不够。
记者:您在画界是公认的多面手,堪称诗、书、画三绝,在这方面您有什么心得?
杨之光:一个画家就应该是全面的,我做什么都不是玩一玩。书法篆刻,我自中学就开始跟书法家李健学习,一生八百方印;诗歌跟随顾佛影先生学习,出版过诗集。
记者:诗书画在中国古代,原是一体,很多大画家都是大诗人、大文豪,像唐代的王维、清代的郑板桥。只是后来搞专业化才分离的。
杨之光:对,这本来就是中国文人的传统,中国画是一个综合基础,书法的用笔跟绘画是相通的,就连简单的题款、题字,都需要书法的功底。而诗歌原本就是中国画的意境,因此诗画本来就是一体的。我画的一批舞蹈画,完全是书法作品。
记者:所以看您的画,那些系列的舞蹈作品,就是水墨写意?
杨之光:我的画一个是题材多样,一个是技法多样,题材就是花鸟、山水、人物、动物我都画,技法上,我经常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我是第一个用中国画画海的人,这次展出的《浴日图》,就是我在上世纪60年代画的海军;又比如我用中国画画光感系列,日光、探照灯、航天、射灯我都画。所以有人说,看我的画不累,因为面目多。
记者:您这样的修养,是兴趣多样的性格使然还是其他呢?
杨之光:这是我自中学就开始接受的教育,我上的是蔡元培、李石曾在上海创办的世界中学,诺贝尔奖获得者高锟就是我的中学师弟。我在学校里写诗、学刻图章、写书法;小提琴的老师是上海乐团当时的首席张国灵。我还演话剧,曹禺的话剧我演得比较多,《雷雨》、《日出》,演的都是怪人物,鲁贵、八爷。人物越怪越有发挥的余地。所有的艺术都与绘画触类旁通,演话剧给了我构图的感觉,像《农民运动讲习所》,人物那么多,怎么摆放,舞台的构图就派上了用场。
记者:现在的画家,各方面功底都如此扎实的是少有了。
杨之光:我的没骨人体画,要用到西洋的水彩、中国的花卉、中国书法,还有造型基础、人体结构。有人问我,有没有人能接没骨人体的班,我说没有,我的肖像画,也没人能接班。
我其实也很担心这一点,现在很多画家,书法不好,刻印也不注意,仅偏重绘画一门,综合素养完全不够。
美术中心 杨之光艺术生涯灿烂结尾
杨之光退休后曾短暂驻留美国,同时周游世界,考察各国艺术发展。杨之光意识到艺术应该成为未来新人在创新意识的建构上发挥重大作用的重要方式,而不应以仅仅培养职业艺术家为目标。他在晚年促成了“杨之光美术中心”的成立,如今全国的“杨之光美术中心”已经有9家的规模。其成果同样为世所重,这是其艺术生涯的灿烂结尾,并与其上半生的艺术成就交相辉映。
记者:但现在好像也有别的路,比如观念画。
杨之光:当然,艺术需要的是创意,我的教学效果很好,我教出来的学生完全不像我。(笑)就像黄一瀚,他去画卡通一代,闯出了自己的路,我也希望他们不像我。我的两个女儿,小女儿杨缨跟我完全不像,杨红的画则太像我,所以我就叫她去学别的了。所有的画都是百花齐放中的一朵,群众爱不爱,专家喜不喜欢,自有他们的一途,没有统一的标准。讨论现在是写实的天下还是写意的天下,没有意义。
记者:在艺术观念上,您很开明,毫不保守。
杨之光:艺术要的就是创意,不能约束人。第四届文代会,我去参加了,到现在也还是当年邓小平说的那句话——“画什么,怎么画,是画家自己的事情。”像从前,画的颜色灰了一点,就说是歪曲现实,不同的画家有自己的对象和观众,就像菜式一样,你喜欢川菜,但不能因此就把粤菜枪毙了。这样的世界才有看头,世界需要有创造力的东西,我的美术中心就是在做这个,启发创意思维。
记者:您当初怎么想到去做美术中心?这让我想起很多艺术家在委内瑞拉做的事,他们用音乐改变了那个国家孩子们的命运。
杨之光:教育是我的主要职业,有人把我称为著名画家和教育家,我让他们把“教育家”放在前面,我的观点是教育培养一代人,比自己画几张画有意义得多。都说少年强则中国强,我来落实。我的美术中心的宗旨,就是鼓励学生的创意思维,现在的大学、中学、小学,无论是大人还是老师,都是模仿多,创意少,创意教育是幼儿教学的一个空白。
记者:所以,您的美术中心并不仅仅在培养画家?
杨之光:(笑)我有两个观点两句话,一个是跟我学画的,“拜师不入派”;另一句是美术中心的,“培养画家,不要到我的美术中心来。”这些孩子将来会成长为每一个行业内的人才,但无论他们从事任何工作,创造力都会帮助他们成为领域内的优秀人才。
基本功是很重要,但不能替代一切,仅仅强调基本功是弊大于利的,中国的工业产品走不出模仿之路,是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就是缺乏创意。我在美国,根本买不到中国的工业产品,制造地是在中国,但是设计是国外的。我的理想是,将来中国的工业创意设计,由这帮小孩来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