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业界资讯 > 世博中国馆 《清明上河图》动画版出人意料
世博中国馆 《清明上河图》动画版出人意料
作者:    来源:中国网    日期:2010-04-22

4月20日,中国馆内,投影到100多米长卷上的《清明上河图》引来众多观众驻足

富含浓郁中国元素的红色“东方之冠”已然成为上海世博园中最耀眼的标志,作为主办国的国家馆,这个斗拱型的建筑里究竟会有什么

样的展示来演绎“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这一展馆主题,选择怎样的中华瑰宝作为镇馆之宝,才能和“东方之冠”的外形相得益彰,

这些疑问一直被称为中国馆之谜。

昨天,上万名参观者有机会在上海世博园试运行的第一天先睹为快,揭开谜底。正是这样的悬念,使得几乎每一位参观者都把自己游览

路线的第一站锁定在中国馆。

尽管之前中国馆的主创人员已经披露说,要借用《清明上河图》来凸显“中国智慧”,但随着电梯进入“东方之冠”的顶部、49米高处

,观众们还是被那幅100多米长、6米高的动画版《清明上河图》所震撼。

来自历史课本中关于《清明上河图》的记忆是,这幅5米长的画卷用成百上千、形态各异的人物,栩栩如生地描绘了北宋都城汴京的日常

社会生活与习俗风情,这幅画被认为是12世纪中国城市的情景图。

而今天,中国馆里的这幅《清明上河图》,不仅被创作人员用声光电重新包装,放大了数十倍,而且还有了白天和黑夜两个版本,那些

原来凝固在宣纸上的光影变得鲜活起来,参观者似乎穿越时光隧道回到了八九百年前的城市。再加上画幕的下方还有一条用光影做成的

河,似乎图中的人物、牲口就在河的那边,历史触手可及。

太阳升起的《清明上河图》,不仅能听到引车卖浆人的吆喝声,还有河里船工的号子声。这边一行轿夫抬着主人们上集市,那边是从西

域回来的商人牵着一队骆驼进城来。最精彩的是,每个局部的细节都在讲述一个市井小民的故事。

比如,原图可能只是一位老奶奶带着孙子在门口闲玩,可是在今天的动画版里却成了这样一个小场景,顽皮的小孙子非要挣脱奶奶的手

,淘气地跑到街面上去,奶奶急得一边跺脚,一边大声招呼孩子回来。好容易把孙子拽了回来,摁在门前的凳子上,轻轻地打了小手几

下。

夜幕降临下的《清明上河图》,岸边停靠的渔船点上了灯,小酒馆里传来猜拳声,还有酒保的吆喝声。仔细听,在房前屋后还有阵阵的

蛙声。

“这哪里是画,分明就是一部电影”,“不对,比电影高级多了,那些画上的人,好像就走在我的身边”,“原来历史也可以这样再现

”,“以前只知道有这幅画,没想到还有那么丰富的场景”……参观者议论纷纷。

依托高科技演绎的《清明上河图》给参观者不同的感受,但有一点是相同的,没想到今天看到镇馆之宝居然是这样的。

70岁的张阿姨作为老上海人一直关注着世博会的点滴消息,她说,就在去年,报纸上还在向老百姓征集建议,最希望看到中国馆的镇馆

之宝是什么?答案可谓百花齐放,有的说,应该是一件最具历史价值的文物,有的认为应该能代表国家最先进的科技实力的产品,还有的

人提应该是青铜器什么的。今天这个现代版的《清明上河图》确实出人意料,但也让人记忆深刻。

对张阿姨来说,获得了一场视听觉的盛宴。或许对设计的团队来说,他们需要的就是让参观者留住世博的记忆。

历史上,东道主国家馆的展示一定是最受期待的。据说,曾经困扰中国馆展示团队的难题是,如何在数千年的城市历史发展长河中撷取

最有中国特色的浪花,而且又要与城市、生活这样的世博会关键词相匹配。在参观了2005年日本爱知世博会后,展示团队得到的经验是

,要让人们记得住,就必须演绎一个故事,用这个故事承载主办方所要传递的理念。

关键字:清明上河图,世博会,中国元素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用户名
验 证
· 您将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言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提醒:不要进行人身攻击。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