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期间,一个木版水印精品展在热闹非凡的南京路朵云轩店4 楼静悄悄地举行。
展览的开头部分就用《消夏图》(24.3×15.5 厘米)展示了小小一幅作品的几十块雕版,木板上的线条细如发丝,富有弹性,不得不佩服雕刻师傅的巧手。展厅中间的玻璃柜里,并排放了两幅齐白石的《花鸟草虫册》分别为真品和复制品,在没看标签的情况下,围观的好几个人都猜错了真假,它们太像了!朵云轩复制品被误当做原作收购的事也多有发生,《秋原猎骑图》就曾在上海海关出关时被阻,后来到朵云轩木版水印室查看求证后才放行。
这个展览中展出了80 余幅作品,是朵云轩开发的一部分具有代表性的木版水印精品,其中有获得莱比锡书展大奖的《十竹斋书画谱》,更有毕8 年之功精心雕印,尺幅创下木版水印之最的海派代表画家任伯年的巨制《群仙祝寿图》。1989 年5 月2 日,在莱比锡国际书籍艺术展览会上,朵云轩翻刻出版的《十竹斋书画谱》从一万种送选书籍中脱颖而出,破例获得了比最高金奖还高的奖项—国家大奖。这套画谱展示了木版水印技术的“绝技”:逼真复制原作,而且放得再大也没有现代印刷的网点。
毕竟珍品的书画难得一见,更别说拿在手上仔细研究,即使是存放在博物馆内的珍贵藏品,为减少其陈列时的损伤,有时也会用高仿真的复制品替代展出。在文博界,古书画的复制十分常见,复制方法主要有几种:人工临摹法、木版水印法、珂罗版法以及照相复制法。照相机的出现和飞速发展对复制图像功不可没,像珂罗版、日本二玄社古书画复制机构以及使用现代印刷的雅昌艺品等,都是使用相机来获得复制对象的全貌。二玄社为此特制了宽5 米、高宽各2 米、重达3 吨的全自动相机拍摄原作,以便获得最大限度还原原作细节的图片。
相比这些得益于科技发展而日渐完善的复制方法,木版水印法一直是沿用传统工艺。“镂象于木,印之素纸”便是对这种工艺的诗意概括。上海朵云轩自光绪二十六年(1900 年)创立起便从事信笺、画笺的木版水印,用纸讲究,刻印精美。木版水印分3 道工序:勾描、雕版和水印,简单来说就是把一幅画分多块板雕刻,每块板刷上不同浓淡的墨色或颜色,然后将他们准确地印在同一张纸上,经过层层套印,这些东一块西一块的颜色就组合成一幅画。每道工序都由专门的师傅来做,可说是集合多人的心血,哪一步做不好,都会影响作品的质量。现在水印木刻的产量依然不高,工艺复杂,耗时漫长,能从事这行业的老师傅不多,培养一名专业的工艺人员至少需要5 年。
可以说,每复制一件作品,朵云轩都是抱着不惜工本的心态。勾描、雕版这两道工序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十竹斋书画谱》有1700 余块,光刻板就耗费了两年时间,这还没算上 前期繁琐细致的勾描工作。但一套木版的使用次数相当有限,通常有效使用不过百多次,再往后印版就可能会损坏。像一些翻刻精品,如顾恺之的长卷《洛神赋》历时8 年,只印了15 套,而堪称木版水印尺幅最大的作品《群仙祝寿图》,从2001年就着手开始,直至今年终于完成,也将有限印制15 套。
与其他复制方法相比,木版水印法是唯一一种可以精确复制且是全手工制作的复制方法。正确的勾描分版、灵动的刀法、熟练到位的印制,全凭艺人们的个人功力和修养,以及对艺术品的心领神会。纸绢颜色、画心大小,都按照原作一模一样,颜料用中国画传统的植物、矿物颜料,墨是采用清朝的老墨……每步都一丝不苟,以求能做到与原画毫无差异。当墨划过纸面,墨色是渗透进纸内的纤维,那种质感是现代印刷所不能达到的。印刷用的油墨很难表现出水墨画那种“墨分五色、七彩斑斓”的效果,墨色是变化无穷、富有层次的。在这方面,木版水印可以做到很逼真,既可以从中观摩到原作画家的笔墨神韵、又能欣赏木版水印精湛的工艺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