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界虽然创造力不足,却有全球顶尖的“改造”能力,突出的例子是能把国际上代表当代艺术活力的“双年展”制度变成一个完全中国体制化的伪艺术“春晚”,并洋洋得意地把这种荒唐的做法称为“中国特色”。
北京双年展官方主题展主要由国内与国外两部分组成,此外,借此时机由民间艺术机构举办、同时展出的展览一般被称为“外围展”。这让我联想到春节期间,除了央视的“春晚”,各地方台也会推出“春晚”。所谓“春晚”,讲的不是艺术,求的就是一个热闹,政府出资800万元的双年展也是如此。
众所周知,闻名世界的威尼斯双年展以及卡塞尔文献展、圣保罗双年展的影响已经让“双年展”与“当代艺术”或者称“前卫艺术”成为不可分离的整体。只有北京双年展打出了以“绘画、雕塑”为主的保守大旗,这一定位与五年一届的“全国美展”没有区别,而全国美展如今已经没落,其奖项只能成为某些艺术家评职称的资历。中国学习西方办双年展是想树立一个文化大国、艺术大国的形象,跟上全球化的脚步,但这种想法落在那些惯于操作体制内“全国美展”的理论家和艺术官员的手上,就变成了大而空的伪艺术“春晚”。
本届北京双年展近20人的组委会名单上,只有范迪安一人有策划当代艺术展,参加威尼斯双年展的经历。
很多组织者既不具备当代艺术知识基础,又对策展工作一无所知。这决定了他们不但选择作品的标准单一,更很难让这个有65个国家艺术家参加的大展在展厅布置和环境营造上有所建树。据说,在2003年首届北京双年展时,就曾有一位组织者声称要请安迪·沃霍尔来参展,殊不知沃霍尔去世已有10多年了。用栗宪庭的话来说,组织者不了解“国际资讯”,展览无法体现当代艺术的最新走向和面貌。
即便把大奖颁给基弗或上届的巴塞利茨,就像春晚请过气明星一样请来过气大师的三流作品充个门面,也提高不了展览的艺术水准。
说到全而土,恐怕世界上没有双年展像北京双年展这样会展出如此多的亚非拉国家作品。700余件艺术品中,大部分是第三世界国家的艺术,甚至其中有些作品充其量只能称之为“工艺品”或“旅游纪念品”。而那些来自欧美艺术中心的艺术家显然多半也不具代表性,上届双年展上一只半人高的
瓷器秃鹰,形如我国二流酒店门厅装饰物,竟出自一美国艺术家之手。相信中国艺术家看双年展后一定会信心倍增,因为如果双年展代表了国际艺术现状,那么中国艺术看来比其他国家都要先进,但这显然是人为的假相。
再说伪艺术。双年展国外与国内部分评奖已表明了“只重人不重作品”的标准而遭人质疑,这似乎一直是中国艺术体制的顽疾所在。但更可悲的是,那些打着“体制外”与“先锋艺术”旗帜的众多外围展并没有勇气在艺术上质疑双年展,这实际上违背了外围展最早存在的职能。事实上,外围展已经成了自由艺术家圈子的聚会、北京双年展的寄生体,在双年展形象工程促生的艺术旺季中,大多数外围展只是为了吸引国内外艺术商人的注意,期望得到经济回报,并不比主题展高明多少。
中国当代艺术发展需要双年展,但需要的决不是保守的“全国美展”变体,也不是圈子化的作品卖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