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业界资讯 > 《巴人汲水图》流传曲折多
《巴人汲水图》流传曲折多
徐悲鸿之子回忆父亲的作画过程及其辗转的命运
作者:徐庆平    来源:《世界新闻报》    日期:2010-12-13

徐悲鸿《巴人汲水图》供图/北京翰海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国府西迁,重庆襟江背岭,成为战时首都。随着全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的转移,许多军政界要人和文学、科学、艺术、教育等诸多领域的名人,如郭沫若、冰心、巴金、老舍、臧克家、马寅初、徐悲鸿、傅抱石、丰子恺等云集沙坪坝区,沙坪坝遂成为著名的文化区,盛极一时,蜚声中外。

1938年,先君悲鸿随中央大学入蜀,住在嘉陵江岸边的盘溪,每日过江至对岸沙坪坝中央大学为学生授课。目睹蜀中百姓的疾苦,他疾笔创作了中国画《巴人汲水》,对劳动人民的艰辛生活抱以深切的同情。在画上他题写了一首自作诗:“忍看巴人惯担挑,汲登百丈路迢迢。盘中粒粒皆辛苦,辛苦还忝血汗熬”。诗文充溢着画家对于当时百姓生活凄苦的同情和悲愤之情,也体现了他利用手中的画笔为黎民写照的历史使命感。

八年抗战期间是先君悲鸿公艺术创作的盛期,他以用艺术“为人类申诉”的准则作画,留下了诸多传世名作,如《巴人汲水图》、《愚公移山》、《喜马拉雅山》等等一系列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其中油画作品《放下你的鞭子》,更是在2007年拍出了7000余万元的高价。

《巴人汲水图》描绘了当时重庆人民一个极平常的生活场景——汲水,当时百姓每日生活用水,都要从江中汲取,故而无论男女,为了生计,每天都要到江边取水。他们挑着沉重的木桶,再装上满满的水,沿着崎岖陡峭的山路走回家去,有时甚至要往返多次。正是这样一个再平常不过的生活画面,触动了艺术家敏感的心灵。画中的竹林郁郁葱葱,梅花也在怒放,这情景不但对画面起到了很好的点缀作用,更是作者对于中华民族在严酷的历史环境下表现出来的威武不屈的民族气节的赞颂。

这件作品如今完好地展现在我们面前,同时也引出了一段曲折的收藏经历。1949年,新四军干部朱良跟随部队到了重庆。到重庆后,恰巧遇见了聚兴诚银行老板的管家正在处理一批旧书画,在一大卷古代及近现代字画中,朱良唯独看上了这幅《巴人汲水图》。当时这位管家喊价160万元,最后经过一番讨价还价,讲到120万元。朱良留下10万元订金,商定3天后取画。当时的朱良没有多少现金,急忙找到后勤部长。当时部队正要给师级以上干部分配苏联毛呢大衣,按级别朱良应得一件,但恰巧这批大衣数量不够,朱良便主动提出不要大衣,希望换取120万元现金。后勤部长同意了他的建议。用这120万元,朱良如愿以偿地换得了这幅《巴人汲水图》。

文革结束后,重庆收藏界、书画界的许多老人,包括先君的好友晏济元、苏葆桢等画家,都经常到朱良家中欣赏他所收藏的这幅《巴人汲水图》。

1999年7月2日,我的母亲廖静文曾应邀看到这件作品。她看过之后非常激动,并清晰地讲述了这幅画的创作过程:先君悲鸿公在重庆期间创作了《巴人汲水图》并举办画展,当时的印度驻华公使看上了这幅画,希望重金购得。先君当时在经济上紧张,还要救济学生、办画展,因此又重新画了一张。如今最早创作的那幅陈列在徐悲鸿纪念馆,而卖给印度公使的那幅后来转而被朱良收藏。

2004年,在北京翰海拍卖会上,《巴人汲水图》从800万起拍,多位买家投入争夺,经数十轮换手,最后终以1650万元成交,创造了当时徐悲鸿个人书画拍卖的世界纪录。

据翰海公司的工作人员称,在这件作品的征集上公司倾注了极大的心血。今年是北京文物公司成立50周年,也正是由于藏家与翰海公司有着多年深厚的情感,这件本应子孙永保的作品才得以再一次展现在世人面前。

这件倾注了画家和收藏家心血的画作,在辗转72年后再度呈现给世人,他所承载的已经不仅仅是一位画家的艺术成就,而是一个时代的缩影,以及几代中国人民族精神之火的传递。中华民族正是利用这样看似原始的“巴人汲水”精神,将中华民族的文化世世代代地传承下去。

关键字:巴人汲水图,徐悲鸿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用户名
验 证
· 您将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言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提醒:不要进行人身攻击。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