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业界资讯 > 谷歌在本月高调推出了“艺术计划”(Art Project)
谷歌在本月高调推出了“艺术计划”(Art Project)
作者:钟华生    来源:《深圳商报》    日期:2011-02-15

是否有可能用一天的时间,游览完纽约现代博物馆、法国凡尔赛宫和英国泰特美术馆?这个看似“天方夜谭”的设想,如今却被谷歌实现了。

继推出“数字图书馆”和“街景”地图之后,谷歌在本月又高调推出了“艺术计划”(Art Project)。该计划通过先进软件和网络技术,用高清影像呈现出展览现场和艺术品,使艺术爱好者通过电脑就可以免费游览世界多家顶级艺术馆和博物馆,近距离欣赏艺术大师的作品。目前与“谷歌艺术计划”合作的艺术场馆有17家,包括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纽约现代艺术馆、法国凡尔赛宫、意大利佛罗伦萨乌菲兹美术馆、俄罗斯圣彼得堡冬宫博物馆、伦敦国家美术馆和荷兰阿姆斯特丹梵·高博物馆等等。

谷歌副总裁尼尔森·马托斯表示,“谷歌艺术计划”将使得那些不可能看到原作的人通过互联网近距离观看艺术品,这对人们与这些全球最珍贵的艺术品进行交流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今后,谷歌将进一步扩展这个项目。

通过360度全景照片游览艺术场馆

追根溯源,这个能让美术爱好者“两眼放光”的“艺术计划”,来自于谷歌最为人津津乐道的“20%自由时间”。谷歌允许自己的员工在上班时享有20%自由支配的时间,用于构思和开发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这个工作制度诞生了“谷歌邮箱”(Gmail)和“谷歌新闻频道”(Google News)等明星产品。而“谷歌艺术计划”则是热爱艺术的工程师利用“20%自由时间”开发出的最新项目。该项目的产品经理阿密特·苏德介绍称,用户可以通过该项目观赏来自17家艺术馆和博物馆的至少1000件作品。

其实,将艺术作品扫描上网的工作许多艺术机构早就在做了,但“谷歌艺术计划”将这种工作做到了极致。该计划主推“画廊浏览”和“放大”两项特色功能。“画廊浏览”的理念和技术都基于谷歌的“街景”服务,由拍照团队利用“街景手推车”拍摄艺术场馆内的360度全景照片,再通过技术手段组合。用户使用界面也和“街景”服务如出一辙,可以移动、缩放。如此一来,用户可以通过电脑体验到逛美术馆的乐趣,而且不用担心警卫、“禁止靠近”的警示牌和其他观众破坏观赏兴致。而那些喜欢利用谷歌街景在异地小城闲逛的人,也可以试试探索美术馆了。

当然,街景的分辨率并不足以满足观赏画作的要求,这时就需要“放大”。一般在网上浏览油画,放大几倍之后眼前就已经一塌糊涂,而谷歌运用“gigapixel”图像捕捉技术,使得图片以高达70亿像素的极高解析度呈现出来,哪怕将画布上的每一个笔触都充斥满整个屏幕,也是纤毫毕现,甚至可以看出这一笔油彩的厚度。于是,你可以在马奈的《温室》中看到女人身后的菖蒲丛中被画家布满了橙色粉状的小点;或者面对波提切利的《维纳斯的诞生》,潜入那片鳞片状的波浪里;甚至可以在法国王后玛丽·安托瓦内特那张完美的脸上寻找裂纹。怪不得一些国外媒体称,观众可以通过谷歌的放大功能在画中看到连画家本人也无法看到的东西。

除此之外,“谷歌艺术计划”网站在网友浏览的同时提供美术品的相关资料,还允许谷歌用户建立自己的虚拟画廊,同时支持评论与多种方式的共享。可以预见,“谷歌艺术计划”对未来的艺术品市场交易方式的革新也具有开创性的意义。

目前规模尚小因受版权限制

当然,“谷歌艺术计划”刚刚上线,还存在着许多缺憾,比如网站上存在着各种技术上的漏洞。不过,公众对于该计划的不满更多集中在作品方面。目前合作的艺术场馆有17家,数量显然有待提高。即便是合作中的艺术场馆,对“谷歌美术计划”也有所保留,扫描上线的作品和展厅只是这些艺术场馆中有限的一部分,而且具有超高解析度的“明星作品”,目前每家艺术场馆只提供一幅。项目中收集的现代艺术作品更是捉襟见肘。

除了数量上的局限外,许多世界名画的缺席也造成很大的遗憾。美国的CNET科技资讯网就发评论责问道:“没有《蒙娜丽莎》,谷歌这个艺术项目要损失多少?”负责设计和架构交互界面的示意图(Schematic)公司的执行副总裁杰森·布拉什也回应了这个问题,他说:“如果换成毕加索的《格尔尼卡》,这个问题也成立。但是我并不认为这个网站会因为漏掉某件作品而蒙受损失。我当然希望作品更多一些,但是没有将名画尽数搜罗进来,并不会使这个项目的成就一文不值。”杰森·布拉什认为,提供什么作品完全取决于艺术馆和博物馆,而“谷歌艺术计划”更多是一种新的体验。

面对该艺术计划引发的各种争论,《纽约时报》艺术专栏作家罗贝塔·史密斯认为,乍看之下,“谷歌艺术计划”的“缺憾”体现了它的古典趣味外加一点点吝啬。但其实这些“缺憾”说明“谷歌艺术计划”的前景还不明朗,“观望是众多艺术机构的普遍态度,包括那些谷歌的合作者。”纽约现代美术馆的通讯总监金·米切尔透露,交给谷歌的17件“明星作品”大部分是不涉及版权问题的艺术品,而版权问题对现当代艺术的影响非常大。“换句话说,只有当‘谷歌艺术计划’取得明确成功后,现代美术馆才会决定出钱出力提供毕加索的《阿维尼翁的少女》给它展览。”罗贝塔·史密斯说。

记者手记:艺术传播方式的革新

“谷歌艺术计划”一公布就引来议论纷纷,人们几乎一致认为这个项目是“谷歌数字图书馆”和“街景地图”在艺术领域的延伸。深圳商报记者多次上线体验后发现,事实也正是如此。

不过,谷歌作为世界上最醉心于将人类文明数字化的公司,这一系列大胆行为对世界的影响已经超出信息技术的领域,引起许多人的关注和担忧。

早在2004年,谷歌推出“数字图书馆”计划,大量扫描图书,欲将世界上所有的图书纳入图书馆,供用户随时检索和阅览。结果,这种大张旗鼓的“拷贝”方式招来了各种质疑,版权问题和网络书店的攻击姑且不论,有人甚至将“文化掠夺”的大帽子扣给了谷歌。在法国,总统萨科奇宁愿动用10亿欧元自己组织扫描,也不愿意将本国图书交给谷歌。类似的,“谷歌艺术计划”的“胞兄”——“谷歌街景”在2007年推出以后,也因侵犯隐私遭到无休无止的质疑和指责。而此番推出“艺术计划”,也引发了关于技术影响艺术的讨论。

尽管伴随着争议,但许多网友公认的一点是,“谷歌艺术计划”是目前为止在艺术传播方面迈得最大的一步,但此计划对于艺术的影响会有多深,却是众说纷纭。刊载在《波士顿环球报》上的一篇文章指出,“梵·高的天赋能够被拆解成一个个像素吗?我们深表怀疑。”文章认为观赏环境中的光线、气氛和空间会对人的艺术体验产生重要的影响,而这些是照片所不具备的。况且,“就像‘谷歌艺术计划’一样,许多美术史家用X光、红外线反射仪、紫外线成像、激光扫描等各种手段来观察艺术品,他们发现艺术的秘密了吗?什么都没有。”

这种“无用论”的对立者恰恰认为,“谷歌艺术计划”将会改变现有的艺术观赏方式,甚至改变人们对艺术品的概念。知名艺术网站“艺讯网”上一篇题为《蒙蔽与超现实:放大“谷歌艺术计划”》的文章认为,谷歌提供的超大分辨率照片允许观众在微观层面观察艺术品,使得艺术体验由从前现实的观看变为了“超现实”,这里的“超现实”是由思想家鲍德里亚和翁贝托·艾柯推广的带有负面情感色彩概念,指技术的进步使一件事物看起来比它本身要真实和细致得多。“达利的‘流动的钟’被挂在数千间大学宿舍的墙上,这导致人们看到纽约现代艺术馆中的原作时,瞠目结舌地发现原来它那么小。”其实,类似的例子在艺术品照片泛滥的今天随处可见,而“谷歌艺术计划”将进一步改变人们对艺术品的认知,“如果‘谷歌艺术计划’中那些超现实的细节成了艺术观赏的标准,那么将来我们对大师原作的期望一定会受到影响。”

关键字:网上艺术馆,艺术品,谷歌艺术计划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用户名
验 证
· 您将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言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提醒:不要进行人身攻击。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