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的3D美术馆项目
虽然谷歌美术馆横空出世,迅速引起大量的关注,但实际上,国内早就有机构开始了3D美术馆的设计制作,但由于几乎都没有做过推广,因此实际影响力很小。
今日数字美术馆:由北京今日美术馆出品,2009年创建,目前官方网站上有艺术家陈平和邓箭今两位艺术家的虚拟展览可以有效观看,从呈现效果来看可能是不同设计阶段的产品,均需要先下载安装网页插件,再经1-5分钟左右的缓冲方可进入。展厅的内景外景都按今日美术馆实景设计,展品包括作品图片、视频和立体的雕塑,可选择自由“漫步”或“自动”导览两种观看方式。
从目前官网发布的内容来看,虚拟技术主要是为今日美术馆的展览服务,如邓箭今的虚拟展览就是将其在今日美术馆的实体个展3D化,而陈平的虚拟个展则是今日美术馆完全脱离实体个展的一个尝试。
今日美术馆的创新意识值得肯定,但就其产品质量而言,仍然只能算一个半成品。由于只有一个根据今日美术馆设计的3D模型,因此功能很局限。此外,项目的推进也比较缓慢,在制作出成熟作品之前,其所使用的技术随时可能被淘汰。
DSL Art Museum:由上海瑞泽艺术传媒(Artwe.com)出品,法国收藏家西尔万·勒维(Sylvain Lévy, DSL Collection)委托制作,2009年底完工上线。
DSL与今日数字美术馆的基本功能大都一样,但有几个关键性的区别:首先,DSL实现了不加载任何插件,直接打开网页即可浏览,且缓冲时间很快,只要短短几秒,是目前最方便的浏览形式;其次,DSL的展厅为独立设计,而非依据实际建筑物;第三,增加了现场观众的模型;第四,在方向控制上更加流畅自如;第五,作品与各展厅都有文字或语音介绍,并添加了导航球等各种细致的功能。
但除此之外,DSL虚拟博物馆最大的特点是设计上的成功,极具现代感和人性化的设计,能给予参观者置身艺术空间的真切感受,在这种虚拟情境下,空间中的作品才不仅仅只是一张图片或一段视频,而真正成为与虚拟环境融合的艺术品。
不过,DSL也与今日美术馆面临着同样的局限,它只是一个静态的、不可复制、没有交互功能的产品,只合适用来做展示,在应用上缺乏更多的想象空间。
爱时空3D艺术社区:由杭州格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出品,2009年底官网上线并推出客户端,目前仍在继续研发和改进。浏览需先下载一个171MB名为3dArtSpace的客户端,安装完毕后还需注册才可进入。与网页浏览不同,这一艺术社区更像是一个游戏程序。
社区结构庞大,分成美术馆、画廊、拍卖行、艺术区、艺术交易区等众多版块,但实际使用的都只是几个基本的3D展厅模型。展厅面积均很大,但结构简单,所有作品全部摆放在展厅四周的墙面上,展厅中间并无隔板划分区块。
爱时空的主要特色体现在功能上:设置了人物角色模型,参观者可选择合适的立体人物,人物可作出步行、跑动、转身等动作,并有简单表情;作品图片在进入美术馆之后通过网络下载到3D社区中,可进行编辑,实现了作品与虚拟美术馆的分离;具有留言、发邮件、加好友等交互功能;可无限生产和复制展厅;可能还会加入游戏、支付等功能。这些功能与其“社区”的定位非常相符,这是与前文所提到的3D美术馆的本质区别。
不过爱时空虽然功能最丰富,但在用户体验上却最简陋粗糙,比如展厅的设计基本毫无美感可言,对加载的作品图片未经过修饰,而其官网的页面也几乎完全照搬雅昌艺术网,连自我宣传的新闻稿也给人非常低端的感受。
除了设计以外,必须下载大体积的客户端才能进行浏览,也是一个致命的软肋,毕竟这与大多数人的习惯是不相符的。据悉,爱时空将于今年5月份推出3D网上艺博会,在硬件与软件均不成熟的情况下急着推出,似乎并不明智。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虚拟美术馆?
国内除了DSL Art Museum可以让访问者获得较佳体验之外,其他几乎不太可能吸引来访者。3D美术馆是一项投资大、耗时久、技术更替快的项目,即使设计出接受度很高的产品,其商业前景也仍然是一个未知数。在网页作品图片足够满足观看的前提下,有必要将作品图3D化吗?即便3D艺术社区功能完善,在我们还有没有发展出成规模的2D艺术品电子商务平台前,我们又需要一个3D的交易平台吗?
微博网友@鲁大荒 认为,目前的3D虚拟美术馆都只具备展示功能,还不是“系统”,而真正的“新媒体平台是一个数据库系统,新媒体艺术的最终形态是数据”,正如对现在越来越热的电商而言,网站的商品展示只是最表面的一环,决定成败的是订货与支付系统、物流、仓储、推广、行业资源的整合等等各个幕后的环节。
对于重视实物的艺术品行业而言,虚拟美术馆还言之过早。就像三年前的平板电脑的创始者显得不合时宜,而如今平板电脑的改良者iPad却大行其道一样 ,属于3D美术馆的时代还没有来临。当这一天来临之时,我们几乎可以断定,它一定是一个设计高端,而操作简便的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