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业界资讯 > 《富春山居图》合璧之旅启程
《富春山居图》合璧之旅启程
作者:刘慧    来源:《浙江日报》    日期:2011-05-12

《富春山居图》合璧之旅

这是一个值得永远铭记的日子: 2011年5月11日下午2时正,在古琴《流水》声中,拉开了《富春山居图》(剩山图)赴台合璧展览点交启运仪式――双方工作人员在点交清册上签字确认后,浙江省博物馆馆长陈浩和中国文物交流中心副主任殷稼在点交册上签字确认。“山水合璧――黄公望与《富春山居图》特展”将于6月1日至9月5日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全景再现。

它是“中国第一神品”,它的经历也如一部传奇――《富春山居图》问世已有660年,烧成两段至今361年,分藏海峡两岸也逾60年了。

画里有太多的情感,有太多的期盼。为什么一幅画要分出两幅画?让画中的你我寻不着路找不着家。假设山水合璧,不分两处,那是何等风流,冠绝千古。让画这边的樵夫,能回到画那边的田庐。让画这边的渔舟,能回到画那边的野渡。画里对坐,烹茶一壶,多少思念,浓浓倾注。

今天,人们终于等来了这一刻的开始:下午2时50分,开箱、解套、装箱、封条――只见戴着白手套的浙江省博物馆和中国文物交流中心的4位馆员,小心翼翼地打开为出远门特别制作的保险画箱,从精巧的红木盒里取出那幅长51.4厘米、纵31.8厘米的《剩山图》。画首处“富春一角”四个大字历历在目:画幅虽然短小,但那淡雅笔墨恰好勾勒出一山一水一丘一壑,别有一番意境――元代画家黄公望为其好友无用师所作《富春山居图》描绘的富春江两岸的初秋景色,此时此刻和着窗外的雨丝映入眼帘。

“烧成两段后,《剩山图》流落民间,在抗战时为著名画家、收藏家吴湖帆先生所得。国宝在民间辗转流传,因受条件限制,保存不易,只有国家收藏,才是万全之策。”浙江省博物馆馆长陈浩介绍说,1956年,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副主任郦承铨派当时在浙江省博物馆供职的沙孟海先生从吴湖帆处征集了《剩山图》。从此《剩山图》收藏在浙江省博物馆并成为浙江省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之一。

杭州,台北,一幅画,两地藏,隔海相望。

今天上午,孤山下浙江博物馆的一扇大铁门被缓缓打开。“为保证库房的安全,库房第一道门的钥匙和第二道门的钥匙我们是分开保管的,任何人要进库房,都得先通知保卫科并记录在案。”浙博保管部主任蔡小辉说,《剩山图》和另外两件作品,穿过烟雨西湖,由省公安厅警卫队一路护送至浙博武林馆区。

黄公望《富春山居图》成为明清两代画家学习的典范,因而多有临仿作品问世。为此,在今天的点交仪式上,浙江省博物馆向中国文物交流中心还移交了清王原祁《仿富春山居图轴》和清奚冈《仿黄公望富春笔意图轴》。“这3件文物将由中国文物交流中心护送至北京后,再向台北故宫博物院点交。”中国文物交流中心副主任殷稼说。

“浙江是《富春山居图》的诞生地,浙江人同样盼望《无用师卷》来杭州合璧期待已久。”省文化厅厅长杨建新说:“今天,我们在这里目送《富春山居图》(剩山图)第一次出境远行;5月18日,我们还将在北京中华世纪坛举行去台北参展文物的点交启运仪式。届时,各地馆藏的明清画家沈周、王原祁等11件临仿黄公望《富春山居图》的作品将与《剩山图》一起前往台北。《剩山图》和《无用师卷》将在那时实现旷世合璧。这不仅是海峡两岸文化艺术界欢欣鼓舞的一次盛典,也是推动海峡两岸文化交流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特大喜事。”

越过沧桑,越过海峡。660多年不平凡的经历,化作一段传奇。我们在《富春山居图》里倾注了太多的盼望,现在,我们终于可以看见那个时刻了。

关键字:富春山居图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用户名
验 证
· 您将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言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提醒:不要进行人身攻击。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