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晚,在香港佳士得春拍“亚洲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夜场上,曾梵志的油画作品《豹》拍出了3600万港币的高价。然而3天之后,有关这幅作品“另一面”的消息见诸报端,称其作品抄袭自美国摄影师斯蒂夫·温特(Steve Winter)的摄影作品《风雪之豹》。对此,曾梵志在回应时坦承《豹》确实借鉴了这张照片。
曾梵志:艺术再创作,全球都在做
29日,著名野生动物摄影师奚志农在他的微博上报料指出:曾梵志这幅《豹》与《国家地理》摄影师斯蒂夫·温特的摄影作品《风雪之豹》有很多相似之处。昨天,成都商报记者在网上仔细比对了两张图片:温特的《风雪之豹》中,一只豹子站在覆盖着白雪的山石间,背后是仍在飘雪的夜空。而曾梵志的《豹》内容基本上与图片并无二致,尤其是豹子的动作,几乎一模一样,只是地上的白雪变成了青灰色,山石变成抽象的几抹蓝色,雪地里零星的枯草被拉长……据悉,这幅《风雪之豹》曾获得英国野生生物摄影年赛2008年度大奖,并在《国家地理》上刊登。2009年9月4日,该作品还在北京动物园科普馆展出过。
对此,曾梵志承认自己是在美国《国家地理》上看到这幅作品后,于2010年创作了油画。不过,他强调自己创作《豹》是经过了艺术再创作:“画面中豹的眼神、意境的追求都有再创造(的成分)在里面。我只是借用了这个动物的形体,但我把动物人性化了。”同时,曾梵志还指出,艺术家借用摄影作品进行艺术再创作,这是全球艺术界都在做的事,包括安迪·沃霍尔。
艺评家:应该征求原作者同意
无独有偶,最近的艺术“侵权”事件似乎有些密集:西安艺术家状告蔡国强的奥运“大脚印”焰火抄袭了自己的创意;军旅艺术家冯明的汶川题材作品被指抄袭了新华社记者姚大伟2008年5·12大地震后在北川拍摄的图片……被指责抄袭或剽窃的艺术家都强调了自己的“艺术再创作”。
对此现象,成都知名艺术批评家、四川大学教授查常平认为:这种情况属于艺术创作里的“媒介转移”范畴“画面的载体变换,比如从摄影图片转为油画,就是媒介转移。它在后现代艺术里是很正常的情况,无论国内国外都有,安迪·沃霍尔当时也因为类似情况遇到过官司。曾梵志的回应没有问题,。”
对于近来频出的艺术作品涉嫌“抄袭”,查常平指出,这从侧面反映了如今艺术家创造力相对枯竭的问题。“利用这种媒介转换的方式相当于搭便车,确实省事。但如果一个艺术家总是这样去做,肯定不会被认可,还好曾梵志的成名系列并不依赖于此。”
长期关注这一现象的还有北京知名艺术批评家殷双喜,他告诉成都商报记者:“我在网上看了这个图,确实比较接近。我觉得曾梵志最理想的做法,是他能事先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征得对方的同意。”
曾梵志:1964年生于湖北省武汉市,1991年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油画系。他以早年创作的“协和医院”系列和“面具”著名,是国内一线当代艺术家,且与时尚界联系紧密,在表现主义画家的归类中。2008年5月,曾梵志1996年创作的油画《面具系列1996NO.6》在香港佳士得的亚洲当代夜场拍卖上,以7536万港币成交,是画家本人目前的最高拍卖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