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unsthaus Tacheles一部分像是艺术家的殖民地,一部分又像是无政府主义者的乐园,但无疑它是最最柏林的。经过了20年的物换星移,这里仍然是柏林艺术创造的温床。然而,这一切究竟还能幸存多久,如今成了所有人心中的疑问。
虽然位于柏林米特区的Kunsthaus Tacheles(Art House Tacheles)不太出现在各类旅游指南上,但艺术爱好者拜访柏林时决不会漏掉这一站。它一部分像是艺术家的殖民地,一部分又像是无政府主义者的乐园,但无疑它是最最柏林的。它的饱受创伤的外墙上画着巨大的壁画,投射着难有答案的人生课题——HOW LONG IS NOW,金属雕塑从门口一直延伸到了马路上,楼梯边画满了一层又一层的涂鸦和壁画,很多已经完全无法分辨,互相层层叠叠。经过了20年的物换星移,这里仍然是柏林艺术创造的温床,一楼开了一家酒吧、一家咖啡馆和一家电影院,楼上住满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他们在那里展出自己的作品,还有音乐家把那里当成排练室,然而,这一切究竟还能幸存多久,如今成了所有人心中的疑问。
1908年,16岁的瓦尔特·本雅明(Walter Benjamin)正在等级制森严的凯撒·弗里德里希学校备受煎熬,以至于他可能无心顾及柏林城内增添了一座宏伟的拱廊式建筑。这座融合了早期现代主义、古典主义和哥特风格的五层建筑的精美度无法与他日后醉心的18世纪的巴黎拱廊街相提并论,或许因此他才没有在《柏林纪事》以及别的文章中为它留下一星半点的文字记录,但这座建筑的落成在当时的柏林也算盛事一桩。从1907年开工到1908年落成,整个工程花费了15个月,由当时供职于帝国建筑办公室的著名建筑师Franz Ahrens亲自督建。整栋建筑物超过9000平方米,横跨弗里德里希大街和Oranienburger大街,通过拱廊通道将两条大街连成一体。它是当时柏林第二大规模的拱廊建筑,建设费用花去了将近700万德国马克。
借着普法战争胜利的东风,德国经济迅速崛起,私营业者尤其是犹太商人在从事生产之余渐渐有了闲钱进行投资。Kunsthaus Tacheles最初便是由这群人联合投资建成的,他们想实验各家店铺分别售货,然后统一付款,也就是具有大超市雏形的销售模式。可惜才经营了半年,就宣告破产,它变成了按传统模式经营的百货公司。1914年,一战爆发前人心惶惶,它再次被公开拍卖;1924年,大楼开始改建,挖了很深的地下室,层高也大大降低,完全改变了之前的面貌;1928年,通用公司在此建成了展示厅;1930年代早期,纳粹上台后征用了这座建筑,它变成了“德国工人前线”和党卫军的办公室。1943年,这栋建筑进入了它最暗无天日的时期,作为关押法国战俘的监狱,它的天窗部分都被封了起来;后来在攻克柏林的战役中,纳粹淹没了第二地下室,直至今日那里还位于水面以下。
1948年,这栋饱受兵燹的建筑被移交给东德自由德国商贸联盟(FDGB),多家零售商和制造商临时以这座废墟为大本营,还有一家名为“Camera”的电影院也在此开张,地下室则归东德的军队使用。1977年,政府在进行了一次工程评估后,决定把它夷为平地,打通两条大街。工程在1980年开始陆续进行,拱廊中间的大穹顶被拆除了,电影院也关门大吉。
Kunsthaus Tacheles一部分像是艺术家的殖民地,一部分又像是无政府主义者的乐园,但无疑它是最最柏林的。经过了20年的物换星移,这里仍然是柏林艺术创造的温床。然而,这一切究竟还能幸存多久,如今成了所有人心中的疑问。
虽然位于柏林米特区的Kunsthaus Tacheles(Art House Tacheles)不太出现在各类旅游指南上,但艺术爱好者拜访柏林时决不会漏掉这一站。它一部分像是艺术家的殖民地,一部分又像是无政府主义者的乐园,但无疑它是最最柏林的。它的饱受创伤的外墙上画着巨大的壁画,投射着难有答案的人生课题——HOW LONG IS NOW,金属雕塑从门口一直延伸到了马路上,楼梯边画满了一层又一层的涂鸦和壁画,很多已经完全无法分辨,互相层层叠叠。经过了20年的物换星移,这里仍然是柏林艺术创造的温床,一楼开了一家酒吧、一家咖啡馆和一家电影院,楼上住满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他们在那里展出自己的作品,还有音乐家把那里当成排练室,然而,这一切究竟还能幸存多久,如今成了所有人心中的疑问。
1908年,16岁的瓦尔特·本雅明(Walter Benjamin)正在等级制森严的凯撒·弗里德里希学校备受煎熬,以至于他可能无心顾及柏林城内增添了一座宏伟的拱廊式建筑。这座融合了早期现代主义、古典主义和哥特风格的五层建筑的精美度无法与他日后醉心的18世纪的巴黎拱廊街相提并论,或许因此他才没有在《柏林纪事》以及别的文章中为它留下一星半点的文字记录,但这座建筑的落成在当时的柏林也算盛事一桩。从1907年开工到1908年落成,整个工程花费了15个月,由当时供职于帝国建筑办公室的著名建筑师Franz Ahrens亲自督建。整栋建筑物超过9000平方米,横跨弗里德里希大街和Oranienburger大街,通过拱廊通道将两条大街连成一体。它是当时柏林第二大规模的拱廊建筑,建设费用花去了将近700万德国马克。
借着普法战争胜利的东风,德国经济迅速崛起,私营业者尤其是犹太商人在从事生产之余渐渐有了闲钱进行投资。Kunsthaus Tacheles最初便是由这群人联合投资建成的,他们想实验各家店铺分别售货,然后统一付款,也就是具有大超市雏形的销售模式。可惜才经营了半年,就宣告破产,它变成了按传统模式经营的百货公司。1914年,一战爆发前人心惶惶,它再次被公开拍卖;1924年,大楼开始改建,挖了很深的地下室,层高也大大降低,完全改变了之前的面貌;1928年,通用公司在此建成了展示厅;1930年代早期,纳粹上台后征用了这座建筑,它变成了“德国工人前线”和党卫军的办公室。1943年,这栋建筑进入了它最暗无天日的时期,作为关押法国战俘的监狱,它的天窗部分都被封了起来;后来在攻克柏林的战役中,纳粹淹没了第二地下室,直至今日那里还位于水面以下。
1948年,这栋饱受兵燹的建筑被移交给东德自由德国商贸联盟(FDGB),多家零售商和制造商临时以这座废墟为大本营,还有一家名为“Camera”的电影院也在此开张,地下室则归东德的军队使用。1977年,政府在进行了一次工程评估后,决定把它夷为平地,打通两条大街。工程在1980年开始陆续进行,拱廊中间的大穹顶被拆除了,电影院也关门大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