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业界资讯 > 2012年策展人的生存可能
2012年策展人的生存可能
作者:丁晓洁    来源:雅昌艺术网    日期:2012-02-01

辛卯年刚过,策展人们回家的回家、度假的度假,节日的喧闹映衬着艺术的冷清,不禁让人感觉艺术这类形而上的精神产物也有着异常职业化、日常化的一面。对于艺术世界来说,也许21世纪最伟大的变革就是艺术的行业化发展,2003、2004年,记者所看到的798还只是几个空旷的厂房和零散的展览,如今798俨然已经成为中国当代艺术的“卫星发射中心”,知名画廊、艺术媒体云集于此,策展人则更是成为艺术圈里举足轻重的人,甚至于许多的地方艺术学院都煞有其事地跟风开设策展人专业班,使策展人身份更显得神秘而诱人。2012年“策展人”这一备受关注的职业能否兼具“导演”和“制片”的角色于一身,制作出完美的“作品大片”呢?策展人又会起到怎样的推动作用?雅昌艺术网记者在辛卯年末采访了黄笃、付晓东、夏彦国三位策展人,听他们如何探讨2012年的“生存计划”。

策展人新动向

2012年对于策展人黄笃来说,注定又是繁忙的一年,2011年年末黄笃在今日美术馆策划的“演译中国——雅尼斯·库奈里斯个展”在艺术圈引起震动,当回顾这个展览筹备的艰辛时,黄笃说:“一般一个展览都是提前一年准备,特别大的展览则需要两年时间准备,库奈里斯的展览准备了将近两年,因为他的展览作品都是在北京制作的,所以过程比较复杂。”谈及2012年的展览计划,一贯走国际路线的黄笃说已经定下来的展览有三个:一个是日本2012年越后妻有三年展(Echigo-Tsumari Triennale),参加的艺术家有吴达新(中国)、Subodh Gupta(印度)、Rirkrit Tiravanija(泰国)、荣荣、映里(中国&日本)、黄然(中国);一个是5月30日即将在西班牙马德里举办的“西班牙摄影”(Photo Espana),黄笃参与的主题是“形象的焦虑”,这是由西班牙政府赞助的影像展,邀请的艺术家有Matteo Basile(意大利)、王国锋、Miki Kratsman(以色列)、吕楠、Daniel Schwartz(瑞士)、王宁德、李庸白(韩国)、缪晓春、Eugenia Raskopoulos(澳大利亚)、倪海峰(荷兰中国)、Nir Evron(以色列)、吴达新(中国)、Jitish Kallat(印度)、陈界仁(台湾)、Winfried Bullinger(德国);另一个是9月份香港的“少励画廊20周年回顾展”,主要展出中国艺术家的作品。

策展人付晓东的2012则一边继续经营其空间站画廊,进行常规展览,一边继续2011年就开始启动的项目“青年艺术家扶持推广计划”担任艺术总监,“青年艺术家扶持推广计划”也即将在6月份举办大型青年艺术家展览。谈及在项目计划进行时遇到的困难,付晓东觉得最大的困难便是执行团队的问题。

另一位青年策展人夏彦国认为自己在2011年沉寂了几乎半年时间其实是为了看书和思考,来增加未来所展览的“厚度”。2011年夏彦国继续了他的“摆摊第三回”并参与策划了去年4月举办的韩国昌源亚洲艺术节。至于2012年,夏彦国说他并没有太多详细的计划,只是因为前两年写了很多专栏,觉得自己写烂掉了,所以2012年想写一些比较学理层面的文章。他认为现场和理论要结合起来,读书、写文章、做展览要各占三分之一,因为做展览一定要有说服自己去做的理由。

策展人如何看商业和资金

艺术圈的展览大小不一、琳琅满目,既有一、两万就能搞定的小个展,也有动辄上千万的“饕餮大展”。有意思的是往往后者更饱受诟病。也印证了艺术的市场化在为艺术带来“生机”的同时也会带来其负的一面。在中国目前展览的硬伤是否是因为缺少资金这个问题上,黄笃说,中国目前的策展不缺少资金,而是缺少想法,当然资金也会限制一些想法,会产生迎合,那要看自己如何选择从而不去讨好资金。独立性并不是个口号而是独立的判断、思想和目标。如果被商业所左右,那自己就很快“消失”了。所以保持距离很重要,不能反对商业,但是商业也要有质量,要看艺术家的作品和展览本身的质量。当然好展览少是共同的问题,其中有商业操作上的问题、策展人的问题、批评的问题、艺术家的问题。

那么如何平衡商业策展和学术策展?黄笃认为,一个展览并不能决定你的一生。学术展览虽然没多少钱,但是从理想和发展的角度来看还是有意义的,毫无疑问,和大师合作能够学到更多的经验。就比如这次的库奈里斯个展,尽管在合作期间面临太多的困难,但是最后的效果还是非常好的,这也是在国内难得一见的展览,当然幸运的是这次的展览资金是由一个意大利推广人资助的,大概有两百多万。

谈到画廊的展览夏彦国说一般就分两种:一种是个展,一种是群展,基本上都是画廊计划内的,而策展人只是一个提供想法者,资金问题都是由画廊来解决。他认为学术和商业并不矛盾,学术也不一定非要“一本正经”,学术做好了就可以赤裸裸地谈商业,而艺术家也能接受这点。并且通过自己策划过的一些与商业合作的展览他发现藏家也会觉得这个有意思,同时会买点“小东西”。黄笃对商业画廊则有些担忧,他说现在主要是商业的趣味性不高,而画廊就是要看你推出什么趣味性的作品。他还举例说798很多画廊拿出的作品就很差,当然这也是个连锁问题,批评没有根据中国艺术发展的现状提出批评,批评出了问题就意味着中国的艺术没有了监督。

在《东方·艺术大家》杂志一期关于策展人的采访中,艺术家向京曾说过“策展曾经变成一种权力,在中国迅速地变成权力暴力,而又迅速地在资本暴力之下招安屈服,策展制度和策展人没有独立性意味着丧失权力。”由此看来,策展人独立性的保持在任何一个艺术发展时期都面临着对专业态度和职业道德的挑战,好的策展人也必定是一个热忱的理想主义者,这是艺术的纯粹性使然。也许2012年策展人的生存之道正是要在坚持独立性的道路上继续前进。

关键字:2012,策展人,生存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用户名
验 证
· 您将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言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提醒:不要进行人身攻击。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