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中国艺术品市场从天价频现、总成交额持续增长到全球第二艺术品交易市场,从老中青三代全面提价到尤伦斯夫妇抛售,从艺术品份额交易到文交所停牌整顿,直到2011年秋季拍卖会之后,中国艺术品市场的“拐点论”成为了行业内的焦点。随后,泰康人寿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陈东升又在广州首届艺术品投资论坛上语出惊人“ 2011年秋拍很“寒冷”,而2012艺术品拍卖市场份额还将下降40%!”此消息传出后,整个中国艺术品市场似乎震颤了。许多专家表示,2012年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寒冬”将来临。
“中国艺术品市场走过的20年来,期间出现过很多问题,有过跌跌荡荡的起伏,现在他们说艺术品市场寒冬又来了。我并不这样认为,这个行业的真正"十字路口"是在2011年冬季开始的这个行业第一个真正的动荡期开始了意味着行业全面变革的开始。”这是张向东在采访中的一句话。他认为市场的跌涨只是一个表面上的问题,从内部来看,这个行业到了反思的时候了。画廊作为艺术市场中重要的一部分,也是如此。他认为,唯一能解决画廊困境的方法便是我们一直在讨论的全面代理制与艺术经纪人制度。
说起画廊全面代理制与艺术经纪人制度的建立,便会引出行业内的诸多问题。比如,现今艺术家普遍性的充当艺术品生产者与经营者的问题如何解决?政府无支持与艺术基金的缺失,画廊与艺术家的诚信问题如何解决?画廊行业规范及其自信心如何建立?拍卖市场乱象丛生,画廊被迫边缘,如何解决?以上所有问题都直接关系到画廊的“救命稻草”全面代理制度的形成与发展。画廊行业面对重重困境,如何前行成为问题。此时,实质性的画廊协会将能否助力广东画廊突围?
曾“夭折”的广东省画廊协会
“几年前,在汇豪社举办的一次“画廊论坛”上,广州地区11家画廊(华艺廊、鲁逸堂、三彩画廊、汇豪社、渔歌晚唱、宝珍堂、金雅轩、如意画廊、原子空间、艺海堂、朱子画院)曾发起并准备成立广东省画廊协会,当时很多人推举我做会长,但后来因为一些"技术性错误",最终此事废止了…”张向东回忆说。2011年底,广州有几家画廊找到他又开始重提此事,但张向东却表示不愿再涉足此事。一方面因为当时“闹的不愉快”的问题现在仍然存在,另一方面他认为整个广东地区画廊行业的基础仍然薄弱、非常不成气候。在这种情况下做协会的意义不大。
据他回忆,当时由广东省民政厅社会民间组织管理局的红头文件与公告已经发出,也花费了一段时间把政府要求的60家注册过画廊代表“凑齐”,各方的会费也已经交了,广东画廊协会的进展只差没有开动员大会宣布成立。美协主席许钦松也曾想让广东省美协做监事单位,对于此构想,画廊业主们意见不一,最终未成。当时,有人认为画廊协会与美协性质不同且为平级组织,于情于理都不合适;也有人认为纳入美协组织也没什么,最重要的是能够发挥画廊协会的作用。
那么,当时广东省画廊协会为何最终没有成立呢?张向东坦言,是因为当时有些画廊提议首任会长应该是谁出钱多谁做(拟定30万),自己便是有点“口无遮拦”,虽然理解某些画廊每年都要交几万元左右的会费,在当时来讲,确实有些负担。但是还是“痛斥”了这个提议,原因一是他们把这个协会搞歪曲了,二是作为会长在协会草创阶段会付出很多公益的劳动,会长要大量的业余时间来做协会的事情,任何人都有自己的画廊,不可能成为专职的会长。并且,在协会需要多年的摸索与发展之后才能发挥它的作用,它不同于其他商会。相比专心经营画廊,会长这个头衔也并“不值钱”,所以没有同意。对于张向东的想法,包括三彩画廊负责人海生在内其他几家画廊主表示同意。而当时持不同意见的朱述贤如今也认为,会长如果不愿交这个会员费,也不是什么大问题,双方磨合一下还是可以解决。
对于首届会长的择选,后来发起单位内部出现了分歧。一部分人认为择选会长需要推举最有“资格”的画廊专业经营者担当此职位。另一部分人认为会长首先要能承担起30万的会费,其次要有跟政府的“良好的沟通能力”,以致可以获得扶植画廊担当相关政策。当然,他们都赞同会长应该是一个具有全面能力的人,但这样的人基本上很难找到,“至少在发起画廊中找不到”,所以就在画廊协会会长能力需求偏重上形成了分歧。
这件事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形成了两方对立的局势。双方对成立画廊协会都没有异议,唯独卡在这个会长会费与能力偏重的问题上。后来,广东省民政厅还专门指派相关人员针对此事召集发起的11家画廊参加“调解会”,最终非常有意思的以5比5,1票弃权的民主投票方式结束了。
据说,后来提议会长要多出会费的几件画廊曾有继续操办此事,欲寻找另一位可以满足此条件并有能力的人来担当的会长,但最终还是无果而终。
广东省画廊协会在筹备一年左右之后,就这样“夭折”了。
行业基础薄弱缺乏共识
从1991年实行了签约代理制度的北京红门画廊的创办开始,中国商业画廊正式起步。10年间,中国画廊业的发展很快,特别是在2004年以来。但伴随着画廊业的快速发展,问题也随之暴露出来,艺术品的交易流程与规则、代理制度的完善、高额的税金等等问题亟待解决。也就说,画廊行业的基础很薄弱。
2011年4月份AMAC艺术市场分析研究中心对参加北京博览会的画廊进行了一次“画廊信心度调查”,从调查显示,2011年整个画廊市场从业人员信心度有所上扬。但是,对于广东而言,画廊主们认为自己在整个艺术市场中仍是“弱势群体”。
这个“弱势群体”,一方面指在拍卖公司抢占资源与艺术家产销价自管的混乱期 画廊被架空,另一方面指本土画廊发展缓慢,举步维艰。据了解,广东仍有很大一部分画廊是展销模式,全省近600家画廊(含画店)有规模与实力的仅有60家左右,而真正能称得上商业画廊的屈指可数。相比北京、上海,广东的画廊业非常不成气候。
广东人“重利轻艺(义)”、本土画廊缺乏共识、买卖家急功近利的现状极大的阻碍了画廊行业的发展,再加上人们对画廊协会的认识不足与“误解”,以致广东地区的画廊几乎无所交集。画廊的发展全凭个人的眼光、财力与自我完善中的经营方式,这是广东画廊发展缓慢的现实因素。
长征空间卢杰也曾表示:对于行业的发展,最大的麻烦就在于从业者们达到一个什么程度的共识。对这个事情的理解在多大程度上有一个共构的欲望?说不定某些急功近利的画廊就不会希望有“共识”的存在,有了“共识”之后就不能违反行业规则去做事情,不能随便破坏规范,这也是行业协会最难的点。
画廊的诉求行业长远发展的必经路
如今,广东本土画廊对其发展已经意识到紧迫感,画廊协会成为触手可及的“助力器”。朱子画廊经理朱述贤感慨道:“广东地区的画廊太需要成立行业协会了!尤其在与政府沟通方面,怎么样能让政府对画廊做以进一步的扶持,这只有画廊协会才能做到。”三彩画廊经理海生则更为彻底的说道:“如果近些年不成立广东省画廊协会,本土画廊如仍然像现在这样自生自灭,未来广东画廊将不成"业",几乎死路一条。”东莱艺术中心叶光华在某次采访中也同样认为:“没有画廊协会会给广东的画廊行业造成一种信息和组织结构上的松散,对整个画廊业的发展影响较大。成立了协会,就等于找到了娘家,这种归属感也非常重要。”他们对成立画廊协会的看法似乎与华艺廊张向东所言“此时做协会意义不大”正好相反,其实,并非如此。张向东在采访中表示:面对广东画廊业的现状,可以先做画廊联盟,等待经营者们达成共识再成立协会也不迟。在这一点上,刚刚成立一年的五楼空间负责人吴洁女生表示十分赞同。汇豪社负责人、53美术馆馆长李琼波则认为,需要不需要画廊协会,要把为什么需要画廊协会问题搞清楚,答案自然也有了。他对广东省画廊协会成立之事的态度很平和画廊作为艺术品市场重要的一环,它跟整个市场的链条息息相关。本土画廊的发展可能不仅仅是成立了行业协会就能实现的,当然也不是完全否定协会的有利作用。只是想说,它需要一个过程。
2011年,北京画廊协会成立,据称,至今还未成功召开一次董事会,会员总是凑不齐。但是业内人士都分别表示了协会成立的必要性,长征空间卢杰曾向媒体说道:“画廊协会的建立是非常有必要的,它是一个国家、地区和一个行业的成熟度的表现。在中国的画廊中,大部分还是初级从业者,还在学习中,此刻我们是否达到这个程度,我还在怀疑。但是如果能够尽早促成这样一个行业协会,当然是一个比较好的事情,但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艰难和复杂的过程。我也曾经在工作中的某一个时间点上想应该有一个画廊协会的存在,尤其是看到海外的画廊行业协会在很多工作中能起到很大的作用,就会有这样的感受。例如香港、韩国、日本等各地的艺术生态和条件不一定比我们好,但是博览会却很容易做起来,事情做的很顺利;但我们却恰恰相反,中国大陆艺术市场中有那么大的机遇和气候,而中国的博览会的发展却是如此的艰难,真的很不容易,想到这样的状态就会很郁闷。”北京画廊协会发起人、艺术北京艺术总监董梦阳认为行业协会的建立是行业自律和团结的象征,是行业生存和发展的组织力量。BOERS-LI画廊负责人皮力认为画廊协会的成立是有必要的,关键看是怎么做?当然成熟的画廊肯定是不需要画廊协会的,不成熟的画廊肯定需要画廊协会,我想从这个角度来说,成立画廊协会是公益的一个行为,是带领这个产业往前走。对于不成熟的画廊来说,这个协会到底是干什么的?就是整合资源来共享或者是把行业的规范做好,这些都是可以商量的事,这是需要考虑清楚的一个事。他认为画廊协会应该更像一个俱乐部。
美国画廊协会成立于1962年,拥有150多个画廊会员,其对画廊资历的考察非常严格,其会员必须具有至少5年的从业经历,诚信是其最重要的要素,此外还应在其经营的艺术领域具备专家般的素质以及对社会文化做出过实质性的贡献。
1991年台湾画廊协会的成立,是台湾画廊逐步渐规范化的标志。1992年开始,台湾画廊协会每年定期举办一次画廊博览会,这就是如今艺术台北的前身。并在1995年经历了大转型,从台湾拓展到国际艺术市场中,成为国际性的台北国际艺术博览会(Taipei Art International Fair)。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影响了各国艺博会,唯独台湾画廊协会所坚持的台北国际艺术博览会依然坚持举办。
欧洲艺术画廊协会联盟(Federation of European Art Gallery Associations,简称FEAGA) 代表了欧盟及瑞士的2000多家现当代艺术画廊的政治利益,FEAGA主要在欧盟的政策方针、游说于减少文化增值税税率等问题上比较受用。为扩大公众对画廊行业的兴趣,FEAGA还设立了第一个“欧洲画廊奖”(European Gallery Award),获奖者为每年两名对当代艺术有贡献的画廊,奖项会在巴塞尔博览会上产生并颁发。(以上三段国外与台湾画廊协会的介绍 作者:刘倩)
不管怎样,画廊协会是行业发展必经路似乎已经成为了共识。而人们对画廊行业协会的期待与诉求,主要的理由应该有以下几个点:改变画廊行业散乱现状;政府文化管理部门多给于扶持并尽快建立相关的法律法规,以约束非诚信行为;改变税收制度;画廊可以吸引社会资本的加盟,以改变资金有限、难以履行代理制度的尴尬局面;以行业协会形象走向国际;引导与培育“藏家”;经验与资源共享等等。其中,国家的扶持与立法监督和税收激励机制是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前者保证了市场的有序发展,后者可以达到市场的自动调控。
广东省画廊协会在进行……
2011年,广东成立文化产业投资基金,欲投50亿力撑文化产业。这个消息似乎在问:“你们准备好了吗?” 据华艺廊张向东、朱子画廊朱述贤透露,广东省民政厅社会民间组织管理局至今仍与他们有联系。而原发起成立广东省画廊协会的几家画廊也分别做着各自的努力。张向东告诉记者说,年前扉艺廊负责人叶敏在一次展会上曾向他再次提起行业协会的事情。“2011年底,我曾跟艺海堂的吴国强谈起行业协会成立的事……我们还试想跟社会民间组织管理局沟通一下,看多年的批文是否还有效,这样就能省去前面的程序,直接开动员大会即可。”朱述贤说道,他还经常跟艺海堂、如意画廊、东莱艺术中心、四方斋的几位负责人聚在一起谈些本土画廊发展等问题。
在我们回顾与反思那次画廊协会“夭折”的原因之后,在我们进一步反问与深思画廊协会究竟能做些什么之后,我们再自问:“广东真的还需要画廊协会吗?”如果需要,那么应该做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