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业界资讯 > 青年艺术家不要为钱而画画
青年艺术家不要为钱而画画
作者:    来源:东方网    日期:2012-05-15

如果说画家以自己的亲身体验而给青年画家们带来经验的借鉴和鼓舞他们的信心的话,那么艺术理论家给青年们的则是告诉青年们怎样做才是符合艺术史规律的,什么样的定位才能保证自己的艺术生命长久持续下去。现在的青年艺术家面临的问题,一方面是如何在继承传统的同时有所创新,形成自己的艺术个性,另一方面,生存问题是绕不过的一个难题,自古靠画画谋生都是比较困难的,在北京这样的大城市落脚扎根着实不易,如何筹到足够的物质财富来支持自己创作?是先找份工作解决生存问题,还是做职业画家靠卖画为生?是待在一线城市苦苦挣扎,还是回到地方韬光养晦?这一系列问题的存在使得现在许多青年艺术家困惑不已。所谓旁观者清,特别是有绘画经验的那些理论家,对此更有发言权。美术史论家、中国美术馆研究馆员刘曦林给了青年艺术家一些建议,除了补补传统文化的课,还应该加深对自然、人生的体验,调整好艺术心态。深圳美术馆艺术总监鲁虹建议青年艺术家应该通过作品证明自己的价值,不要为了钱而画画。

刘曦林:青年人应该补传统文化的课

中国美术馆研究馆员,美术评论家

记者:给青年艺术家哪些建议?

刘曦林:首先,补补传统文化的课。现在能接触到古今中外各种艺术信息,氛围挺不错的。但是我们的美术教育偏重于西画,比如中学的美术课一般是从画石膏模型开始,而不是写书法、临摹古画,而且现在家里房子也都矮了,没有挂过中堂和对联,这些导致青年人对中国文化艺术元素了解不深。所以现在的年轻人应该多看点书,吹吹萧,吹吹笛子,拉拉二胡,尤其是应该学习书法,这是中国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有悠远的历史。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要忘记了自己的文化传统,这一点是非常必要的。第二,从现在全国青年美展来看,青年艺术家有很好的写实功底,但是对于自然、社会、时代、人生的认识还处于成长的阶段,如何体验人生,深刻认识、表现人生和自然,是很重要的课题。第三,就是艺术心态。这一代青年画家生长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容易形成急功近利的心态,极力包装自己,宣传自己,费尽心思要出名,这些都是青年画家容易犯的错误,在这个问题上,长辈的办事风气败坏也是重要原因之一。画派、大师是一种文化积累,是自然而然形成的,而不是打造出来的。所以艺术心态是非常重要的。如何静下心来按艺术规律积累自己的学养、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历,自然而然地成长?要他们不着急是有一定难度的,现在美术院校学生毕业后没有工作,要养家糊口、买房买车谈何容易?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处理好职业和艺术之间的关系?我不知道现在美术学院毕业的学生毕业后愿不愿当小学、中学老师,这是一个吃饭的本领,一天到晚和孩子在一起,把所学的知识教给下一代,对于基本文化的传承是很有意义的,而且可以有个基本的生活收入,在艺术创作上也可以按艺术规律办事。

记者:去二线城市还是在北上广这样的大城市对于艺术修养的积累更有利?

刘曦林:各有所长。在一线城市有很好的文化氛围,可以看到很好的展、听到前沿的言论,但很可能会被众多的学术团体、专业艺术家淹没,也容易脱离自然,脱离群众,所以在城里的人要能走得出去。而在基层可能没有很好的操作条件,没有更多精力,也没有更多经费,得不到领导的支持,会有所失,但是地方上重视文化,经过专业训练的人才到地方上很可能变得非常突出,同时把根扎到农村去,扎到自然里去,有利于加深体验,但一年总得跑几次大城市,看看重要的展览,开开眼界,见见世面,甚至去欧洲、非洲,见更多东西。在艺术方面,不管是乡间还是城市,无处不生活,重要的是要走出去。

记者:对于诗书画印的结合,有些青年艺术家似乎不太重视。

刘曦林:这跟教育有关,不是每个人都有能力作诗,但是应该喜欢诗,要有诗思。书法是最重要的,现在学中国画,没有书法的功底,笔法的质量是没法保证的,书法也是一种艺术,抒发情怀,是一种心画,能够培养一种艺术思维方式,搞设计的、搞建筑的学一点书法都是有益无害的,不仅仅是修养的问题,更主要的是加深对中国文化及元素的认识,在根子上、血液里灵活运用。

鲁虹:通过作品证明自己的价值

深圳美术馆艺术总监,美术评论家

记者:现在有不少年轻艺术家被资本操纵,造就成明星,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鲁虹:美术圈与演艺圈是不一样的,演艺圈作秀有它自身的存在价值和必要,美术圈要靠作品来说话,艺术家通过作品证明自己的价值,而不是靠市场表演和操作。

记者:但是有很多偏重于学术的艺术家作品并不被市场接受。

鲁虹:能不能被市场接受其实并不重要,梵高一辈子只卖了一张画,但是他在艺术史上的地位是不可否认的。现在过分地看重市场价值是不好的,好的艺术家和艺术品最终会被市场认可,但需要一个过程,并不是说一个年轻艺术家画出好的作品后马上就能被市场认可和接受,如果一个年轻艺术家刚刚出道就很红,那就应该警惕了,是不是存在操作问题,按照正常的程序来说,一个优秀的艺术家从出道到被认可要经过一段相当长的时间。

记者:美术院校毕业的不少画画的朋友都改行了,他们告诉我的理由是靠画画养家糊口太难了。

鲁虹:从古到今靠画画养家糊口都很难,以前大多数艺术家都是穷困潦倒的。直到2006年艺术市场火了一把,出现了一些很有钱的艺术家,这种现象在中国历史上是很少出现的,以后也不可能像现在这样。艺术史是一种淘汰式的传承,最终有能力的艺术家会继续创作,但是他们不一定靠卖画谋生,就像国外艺术家一样,抽出一部分时间来打工,谋得的财富用以支持自己继续搞创作。

记者:你对于年轻艺术家有哪些期望?

鲁虹:年轻艺术家不要过分关注市场,而应该关注艺术本身的问题,选择绘画是因为热爱绘画,而不是热爱钱,当然,有了成就以后也会有钱,但绝对不能为了钱而画画。

市场不是洪水猛兽

现在,大多数青年艺术家在面对市场问题时,态度已经有所改观,至少不会排斥市场。青年策展人、美术批评家何桂彦建议青年艺术家应保持平和的心态,既不追逐流行的、时尚的,也不去迎合市场的潮流,但也不要刻意拒绝市场,应与市场保持一个合适的距离。独立策展人、艺术批评家付晓东认为市场不是洪水猛兽,是劳动所得,没什么不好的。艺术追求也不见得就一定与市场矛盾,高端的学术也会有良好的市场。不应该把生存压力与艺术追求作为一种矛盾,有很多努力追求艺术,并且获得市场承认的青年。

市场问题对于画家来说一直是比较尴尬的。直言市场的话会被谴责为市侩江湖,不入市场又面临生存困境。卖得好的不一定就真的有相应的艺术价值,那些刻意迎合市场、挖空心思宣传自己、包装自己的很可能会在短期内被炒起来,但是不会有长远的艺术生命。画得好的也不一定被认可接受,可能由于艺术表现超前于当前的审美接受能力,李唐那句“早知不入时人眼,多买胭脂画牡丹”反映的就是这种无奈,或者是因为画家自身没有参与到市场里去,缺少伯乐和机会。艺术家被认可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首先明确自己的方向,保持平和的心态,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耐得住寂寞,才有可能最终修成正果。

何桂彦:与市场保持一个合适的距离

美术批评家,中央美院博士,四川美术学院美术学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批评家年会学术委员,中国当代艺术院学术助理

记者:你所了解的青年艺术家创作现状怎样?

何桂彦:因人而异吧,艺术创作终归是个人的事情。我个人的感觉是,近年来年轻艺术家的表现还是很不错的,比较有活力。

记者:青年艺术家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去面对市场?

何桂彦:应保持平和的心态,既不追逐流行的、时尚的,也不去迎合市场的潮流,但也不要刻意拒绝市场,与市场保持一个合适的距离比较重要。相对于艺术创作来说,市场是比较滞后的,也就是说,市场的反应总会慢半拍。年轻艺术家应该首先考虑作品方面的问题,而不是先去考虑市场,如果一旦由市场来支配创作,那么,其学术生命就会受到影响。

记者:青年艺术家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培养自己的修养?

何桂彦:修养是多方面的,艺术家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而定。如果针对创作,那么,艺术史的知识、理论方面的修养、艺术的鉴赏能力,都是比较重要的。

记者:在理论方面的修养,青年艺术家似乎重视不足。

何桂彦:这个跟学院化的教育有关系。今天大部分的美院仍然重技能,轻理论,这就导致很多年轻的艺术家缺乏必要的艺术史方面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今天的当代艺术实质已成为一种知识性的生产,因此,对美术史、美术理论、美术批评、艺术哲学方面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对创作将是很有帮助的。

记者:你认为一幅好的作品最重要的是什么?

何桂彦:一幅好的作品至少需要有两个方面的特点:一个是视觉、形式的表达有个人化的风格;另一个是作品有自己的思想,或者明确的意义诉求。普遍地说,年轻艺术家对图式、语言、个人符号比较敏感,但缺乏对外部的文化语境、社会语境的了解,因此,就很难让作品在一个新的文化语境与艺术史的上下文中产生意义。

记者:年轻艺术家在被认可之前的这段时期比较苦,能否给他们一些建议?

何桂彦:首先是自己要对正在做的事情有一个清晰的判断、认识,知道其潜在的意义。这样才不会失去方向,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有了这个前提后,那就是要有韧性,不断地坚持下去。

关键字:青年艺术家,艺术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用户名
验 证
· 您将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言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提醒:不要进行人身攻击。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