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汪精卫的书法作品以底价3500港元价格在上海拍卖,结果举牌竞拍者众多,价格一路飙升,最后以高出底价63倍的22万港元成交,远远超过国内一些大师级作品的拍价。
本来一件艺术品拍出高价在艺术品市场司空见惯,但汪精卫实在是身份特殊,很多人认为这种汉奸的作品本就不应该拿来拍卖,更没有资格与大师们相提并论。但同时也有人认为,收藏作品是收藏历史,而不要和作者的政治观念扯上关系。
焦点:艺术品收藏要不要讲民族大义?
汉奸作品进入市场其实由来已久。1992年10月,中国大陆出现艺术品拍卖,然而第二年的6月伪满汉奸郑孝胥的书法对联便出现在上海某拍卖会上。著名汉奸陈公博、周佛海、胡兰成的作品也在这几年也开始进入拍卖市场。不过,引起外界对汉奸作品普遍关注的,还是近日以高于底价63倍拍出的汪精卫行书立轴。
“汪精卫是个大汉奸,这种人的作品本来就不应该进入收藏市场,更不应该拿来拍卖。”坚决反对“汉奸作品收藏”的厦门收藏爱好者林先生认为:虽然艺术没有国界,但艺术家一定有祖国。一个投资者或收藏者不能连起码的民族道德底线都没有。
“上述说法有一定道理,但也不要一下就上升到‘汉奸文化’这样的高度。”福建省拍卖行黄桂华认为:在看一件作品时,应该尽可能多地考察它的艺术性,而不要把它和历史事件、政治扯上关系。“在国民党时期,于右任、胡汉民、谭延?、汪精卫四个人的字是公认的好,虽然汪精卫名声不太好,但我们可以只学其书,不学其人嘛!”
厦门市博物馆馆长张仲淳也表示,考察一件艺术品,应更多地从它的艺术性、稀有性等特性出发,以前也有一些伪满洲时期人物的作品拍卖,价格都不高,这就证明市场自有评判标准,至于汪精卫这件作品,炒作的嫌疑很大。
分歧:艺术品与其作者可以割裂看待吗?</STRONG>
林先生认为,出现汪精卫作品大受追捧这种怪事,原因在于文化市场的非文化现象泛滥;买家藏家的非职业化导致价格混乱;一些书画艺术界及少数收藏者价值观模糊,民族道德底线缺失。
在他看来,一个罪大恶极的人,即使有件很好的艺术品,这件作品都不可能完美,所以考察艺术品,不要单独去看作品本身,而应该把它和作者联系在一起,对这件作品进行整体的判断,比如审美的判断、真伪的判断等。“像汪精卫这样大家公认的汉奸,他的东西你就不能把玩、不能去宣扬、不能展示、不能收藏。”
而黄桂华则不认同这样的观点,他表示,这类作品有人拍卖有人收藏就说明它有市场,没必要将汉奸、反派的作品驱逐于市场之外,艺术品有自己的市场规律,让市场来决定它们的身价和去向不是更好?
而福建省收藏家协会厦门分会会长丁建南则认为,虽然这些人有着不光彩的经历,但那也是历史的一部分。“收藏他们的作品不代表支持他们,而是要收藏历史。就像有人收藏日本侵华时的大刀,仅仅是想要留住一些见证罢了。”
争论:收藏汉奸作品有无投资风险?
“汉奸们的作品和其他艺术品一样,属于某一类收藏,不存在什么特别的收藏风险。”黄桂华认为,如果有人专门收藏民国时期人物的作品,那么就有可能收藏到汪精卫等人的作品,其实与其他作品没什么分别。
但张仲淳则认为收藏汉奸的东西风险很大。“你想想看,收藏是要把玩和展示的,收藏一件汉奸的作品,怎么好意思拿出来给朋友们欣赏呢?”张仲淳说:从投资的角度来讲,这些作品在市场上还是冷门,可能得到的回报是非常有限的。
业内人士还提醒说,目前市场上像汪精卫、郑孝胥这类汉奸文人的作品很大一部分是赝品。因为对这些汉奸的作品大家研究得比较少,所以鉴别能力也比较差,这给造假者一个空隙,借机制造这些冷门的、汉奸的作品牟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