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18万港币——这个数字恐怕连正在北京闭门忙于新系列创作的中国当代艺术家张晓刚自己也想不到。10月4日,这位艺术家于1992年创作的画作《创世篇:一个共和国的诞生二号》被上海一家美术馆以5218万港元的天价拍下。这个价格不仅刷新了张晓刚作品的世界拍卖纪录,更令中国当代艺术(Chinese Contemporary Art,以下简称CCA)重新成为二级市场关注热点。
同场拍卖中,中国当代艺术家丁乙、余友涵、李松松的代表作也纷纷打破艺术家个人拍卖的成交额纪录,有专家指称,这预示着CCA在拍场上的强势回归。11月28日下午,另一重量级拍卖行——香港佳士得的“亚洲当代艺术”专场亦将举锤,其间将要拍出的两件重要作品——曾梵志创作于1996年的《面具系列》和张晓刚的早期作品《无题》早已引起收藏家关注。尽管从各大拍卖行于9月陆续发布今秋重点拍品信息以来,今秋二级市场中CCA的市场走向便已成为业内众多人士关注的焦点。
这场以CCA作品为主,以逾2.56亿港币收官的的专场拍卖,总成交额高于原总估价近6000万港币。“拍品好,是此次专场能够屡创纪录的一项重要原因。”身处北京的一位私人收藏家曾于(非原名)早在香港苏富比预展期间,便已看好此次以高价落槌的几幅作品,他说,“这几幅拍品都是能够真正代表这几位艺术家的重要创作时期的画作,例如张晓刚的《创世篇:一个共和国的诞生二号》和曾梵志的《面具系列》,及王广义的《大批判》系列。”与此同时,上海当代艺术家丁乙、余友涵、李山等人的代表作也以令人意外的高价落槌,使得过去曾在CCA飞涨浪潮中表现相对“低调”的群族——上海前卫艺术家——也高调回到藏家视野。
高调理性回归还是又一次吹泡苏富比当代亚洲艺术部主管林家如在拍卖会结束后对记者表示:“拍卖结果显示CCA市场正在复苏。近期这个类比的市场反应与2004 年相比,买家也更见成熟理性。”CCA在中国市场中曾于2004年崛起,并在短短数年间以市价不断翻倍的速度飞跃式发展,其后在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后重跌,其间许多专家指称“CCA泡沫开始破灭”。
此次CCA于香港苏富比首先发出的涨价信号,是否预示着新一轮的飞速发展?或是另一次“吹泡”行为的开始?收藏家曾于认为,“经过金融危机的重创后,许多当代艺术收藏家越来越理性。和我一样,他们也会按捺住自己的性子,非等到真正的‘心头好’才出手不可。就我个人看来,过去那种‘春天完成的画作,秋拍就高价落槌的奇迹’很难再出现了。”
上海香格纳画廊主劳伦斯-何普林是中国当代艺术界最资深的艺术经纪人之一,他认为两年前当代艺术市场还存在泡沫现象,但现在随着买家、卖家档次的不断提升,渐趋基本稳定,作品的质量也越来越稳定。“实际上,在当代艺术领域,中国本身就是一个重要的国家,而张晓刚又是中国当代艺术的杰出代表。尤其是这次拍出不俗成绩的是他的早期作品,第一次在个人作品中呈现‘老照片’这一代表性图符,在其个人的创作阶段中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此前从未见之于拍场,获得佳绩是理所当然。”劳伦斯对记者说,“中国当代艺术的整体正在向着一个健康稳定的趋势发展。”
当代艺术重回中国富裕阶层的投资视野,可以从另一个事件中得到印证:就在香港苏富比的拍场连破纪录的几日前,中国奢侈品杂志《罗博报告》正式公布了2010年"极品之选Best of the Best"榜单。和往年不同,此次中国当代艺术也成为他们评选议程中的一项,周春芽在成为首位获选的当代艺术家。在10月苏富比秋拍中,他的一幅《桃花系列》最终以344万港币被买家竞得。"当代艺术已经成为中国财富阶层的赏乐方式或投资消费的内容之一。"该杂志主编瘦马指出。
张晓刚的画作拍出高价,但这究竟能否带领中国当代艺术集体回暖?尽管有很多人对中国当代艺术品市场的发展抱乐观态度,但是仍然有业内人士指出,CCA的发展远远没有走上快车道,相反,它还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才能走向成熟。“仅靠张晓刚这样的少数名家,在当代艺术品市场上的惊天一价,来支撑整个庞大的中国当代艺术领域发展,还是远远不够的。”曾于的观点或多或少的代表了正处于观望之中的当代艺术收藏家的心声,“此次张晓刚的破纪录,对于已经不景气了两年的CCA二级市场来说,虽然是一剂强心剂,但是效果如何,还要看人们对中国当代艺术品所持有的那种支持和包容态度,要看当代艺术的生存空间在国内是否得到了改善和拓展。”
上海当代艺术“补涨”飘红当日下午,就在上海知名艺术家余友涵的《招手的毛泽东》以662万港币刷新个人世界拍卖纪录的几十分钟后,他的学生、另一名上海当代艺术家丁乙的代表作《十示之六》则以842万港币落槌,引起现场一片嘘声。《招手的毛泽东》原本估价仅70万至90万港币,而《十示之六》则原本估价为150万至250万港币,两项纪录均高出估价数倍。与此同时,上海艺术家李山的《胭脂系列》也以206万高价成交。接二连三的高价落槌,使得上海当代艺术家成为今年秋拍刚刚启幕后的又一个热门话题。
“我一直认为,在2年前结束的那轮CCA市价飞涨中,相比某些北京当代艺术家的作品市价,上海当代艺术家的作品是泡沫较少的。有人认为,本月香港苏富比专场拍卖中,上海艺术家群体发力的表现,是一种‘补涨’,我个人对此不置可否。”曾于对记者表明。
而在香港苏富比专家林家如看来,上海是前卫艺术蓬勃发展的一个主要阵地。上海在努力与西方艺术接轨的过程中,成为CCA发展版图中不可或缺的板块。“上海前卫艺术家群体在CCA历史中的作用之重不言而喻,而我则希望借这次拍卖,把上海艺术家系统地介绍给藏家。”林家如说,“与中国其他地方的艺术家或艺术团体不同,上海的艺术家更特立独行。都市挤迫的空间及冷漠的人际关系,令他们与北方、特别是北京同行显得不同。他们更加入世,对都市化、消费主义的议题有更敏感的观察和回应。
至于丁乙、李山等知名上海艺术家的合作画廊——香格纳的主持人劳伦斯-何普林则认为,现在判断上海当代艺术家群体是否能在未来的二级市场中持续走热为时过早。“我们很难就一场拍卖的结果,来评论‘中国当代艺术市场是否已经回暖’,或‘上海艺术家作品即将炙手可热’这样的问题。”他说。
“CCA正走在市场规范化和专业化发展之路上。这种发展需要有一段时间来积淀。只有市场大环境规范了,无论是北京的艺术家,还是上海的艺术家的作品市价才能得到正确的引导。我曾在北京的画廊里,看到经纪人亲自布展挂画,这在艺术市场成熟的发达国家里,是不可思议的事。”长期从事全球艺术品市场研究的柯莱尔·马克安德鲁博士认为,“在美国,艺术业的相关从业人员有几百万之多,分工很细。而在中国,艺术经纪人往往要身兼数职,甚至还在专业期刊上发表艺术评论。对于创作优劣的评断,与市场推手一旦有了联系,市场怎会不乱?CCA未来应该由艺术经纪人、艺术家、艺术评论家各种层面的人来一起避免此类问题再次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