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市场前沿 > 是哪些炒家炒高了艺术品价格
是哪些炒家炒高了艺术品价格
作者:    来源:《上海证券报》    日期:2011-01-21

自国内上世纪90年代兴起艺术品拍卖以来,人们不难发现,市场上先炒书画和玉器,后来再炒瓷器和油画,总之,市场炒家不甘寂寞,他们不会让资金闲着。而市场一旦达成炒作的共识,那么庄家、炒家、藏家都会蜂拥而入。

近几年,各地大大小小、规模不等的艺术品拍卖会此起彼伏,参与竞拍的人与日俱增,而艺术品价格在竞买人的助推下迭创新高。根据笔者观察,艺术品价格的高低和热门与否,与买家竞投的动因有着直接关系。细细分析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竞买人喜好程度对拍卖公司上拍的艺术品,如果竞买人十分喜爱、痴迷,那么,即便这件艺术品价格贵一点,一般竞买人也是乐意接受的。记得1997年上海德康拍卖会上,笔者一位好友曾送拍一件沈子丞的《山水人物》(12开),从内心讲,他本人非常喜欢,并不想低价出售,于是定了一个相当高的底价,没料到这件作品居然受到追捧,最后以7万多元成交,这个价格在当时属于天价。同样,香港收藏家张宗宪在1997年中国嘉德拍卖会上以19.8万元的高价,收购了只有一张名片大小的齐白石作品《苍蝇》,之所以肯出如此价格,主要是张宗宪对这件齐白石稀奇题材的作品格外青睐。

竞买人捧场众所周知,中国人历来有捧场的雅好,比如画家办画展有人捧场,出本画册有人捧场,现在拍场上拍卖艺术品也有人捧场。拍卖场上买家捧场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一种是拍卖行组织买家来拍场竞价,比如有的拍卖行是首场拍卖,为了扩大影响,树立拍卖公司的良好形象,他们会组织一批买家来竞投,力争把成交率、成交额搞上去;第二种是有的卖家为了提高作品的知名度,哄抬价格;第三种是学生给老师捧场,有的画家作品上拍后,学生为了给老师争面子,不惜资金将价格推高。

竞买人附庸风雅由于艺术品拍卖动辄数万元乃至数十万元,所以普通百姓涉足艺术品拍卖无疑是天方夜谭。买家如能参加艺术品拍卖,往往是一种身份和品位的象征,因此,有的买家尽管对艺术品收藏投资是外行,但是为了附庸风雅也会在拍场上踊跃竞投。笔者就曾发现有的买家在拍场上只要遇上知名画家的作品就踊跃竞投。

竞买人好强斗富由于拍卖是按照“价高者得”的原则,因此拍卖的竞争就非常激烈。有时一件艺术品会出现几个买家甚至十多个买家争夺的局面,在这种环境和气氛中,有的买家会失去理智,更有的买家为了面子不惜自己的资金,志在必得,一旦将竞争对手击败,心理的占有欲得到了满足,脸面也有光彩。特别是在这种场面上能体现自己的身价。应该说,好强斗富在拍卖场上是屡见不鲜的。不过对卖家尤其是中介方拍卖行来说那是最高兴不过的事,这无疑能为他们带来丰厚的收益。

竞买人公关送礼在艺术品拍卖场上,有一部分买家纯属是为了公关送礼,他们为了请人办事,不惜在拍卖场上竞投艺术品。需要指出的是,有个别地方用艺术品送礼已经成为一种时尚。据悉,山东甚至还出现了“无画不谈”的状况,它从一个侧面可看出,用艺术品公关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竞买人市场炒作自国内上世纪90年代兴起艺术品拍卖以来,人们不难发现,市场上先炒书画和玉器,后来再炒瓷器和油画,总之,市场炒家不甘寂寞,他们不会让资金闲着,而市场一旦达成炒作的共识,那么庄家、炒家、藏家都会蜂拥而入。像近几年炒作的中国当代油画,海内外老中青三代作品全面开花,成交额、成交率迭创纪录,甚至连中国的传统书画也望尘莫及。值得一提的是,一批原来并不走红甚至在上世纪90年代根本露不了面的油画家,现在其作品价格动辄也要数百万元乃至上千万元。这些投资客利用市场热点进行炒作,目的是为了获取超额利润。

竞买人怀旧情结在拍卖会上,一些竞买人来参加竞投并不是为了让作品保值增值,他们仅仅是对某一物品有一种非常特殊的怀旧情结。比如有的买家曾在文革时期被抄家,家中字画被抄走,落实政策后没有全部归还。有一天这些字画忽然在拍场上亮相,出于怀旧情结,有的买家会不惜资金将它买回。

以上就是竞买人参与竞投的一些动因,他们的炒作行为直接左右或者影响着艺术品的成交价。

关键字:艺术品市场,拍卖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用户名
验 证
· 您将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言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提醒:不要进行人身攻击。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