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伦斯的“退出”引起各方的猜测,同时不少人对尤伦斯集中抛售中国当代艺术所引发的市场震荡表示出担忧,那么该如何看待尤伦斯此次“出货”之举呢?
尤伦斯出货套现本是正常的“市场行为”
其实,一个收藏家出售自己的藏品本是很正常的事情,但尤伦斯这样一个重量级别的大买家一次拿出上百件藏品规模抛售,就很容易被市场中人看作是一个非同寻常的“出货”信号。
其实早在两年前,尤伦斯就开始在内地拍场大肆出货了,只是当时出售的大多是古代书画而已。2009年春,尤伦斯将在嘉德花2530万元购买的宋徽宗《写生珍禽图》送北京保利拍卖,最后被上海“法人股大王”藏家刘益谦以6171.2万元接盘,大赚了一笔。随后的明吴彬《十八应真图》(1.69亿元),曾巩《局事帖》(1.03亿元)都是当时的天价拍品,套现资金达6亿元之多!当时也试探性地抛售了少量油画作品,如陈逸飞的《踱步》(4043.2万元)和刘小东《阳光普照》(683.2万元),拍价也都不菲。
藏家出于各种原因出售自己的藏品,总是有原因的。尤伦斯到底为何不再继续持有?我分析既有市场的因素,也有个人和机构的因素。一方面中国当代艺术已经到了较高的价位,很难再攀升了,继续持有也是枉然,此时出手能有个好价钱;另一方面如他所讲,看上了印度年轻画家的作品,有了“新爱”;此外,与退出尤伦斯艺术中心的管理决策层,引入西方艺术机构普遍采用的董事会机制也有关系。从尤伦斯连续性、分批次的送拍藏品来看,这种“出货”显然是计划好的。
在尤伦斯选择苏富比集中拍卖自己的中国当代艺术藏品后,国内媒体接连出现了“游戏结束了”、“中国梦破碎”等吓人的字眼,我认为事情并没有那么严重。艺术品既然是一个市场,那么“买进”和“卖出”就都是合理的,“换手”总是难免的,指望一个收藏家一辈子持有藏品也是不现实的,套现是非常正常的市场行为,没必要人为冠上一些悲剧色彩的词汇,人家当初“买进”时大唱赞歌,现在“卖出”就大骂“奸商”,这才是很幼稚的表现。我们要感谢尤伦斯20多年来对中国当代艺术的热爱、推广和发展所作的贡献,有更多的尤伦斯,中国当代艺术才更有希望,不可简单地认为他就是个“大庄家”,毕竟上世纪80年代尤伦斯买进中国当代艺术的时候,当代艺术品还无人问津,人家是出于热爱才收藏的,并不像当今国内的一帮子炒家,完全奔着“升值”而来,恨不得一年就卖,跟人家尤伦斯根本不能同日而语,要知道人家藏品攥了不少年啊,就冲这一点就值得尊敬。
为何选择香港苏富比抛售?而不是内地?
有人也许会问:尤伦斯为何选择香港苏富比而不是国内拍卖?我觉得选择香港苏富比是有理由的。因为无论是行情价格还是接盘能力上,香港明显要强于内地。如果这百件拍品在国内上拍的话,成交价格和成交率恐怕都很难保证。因为自2008年底的国际金融危机后,内地油画拍卖一直没缓过劲来,市场人气不旺,热点已转移到中国书画上去了,当代艺术板块成交缩水不少,除了个别写实画派的,大多数画家的价位都下跌了30%-50%,即便是在内地以油画拍卖出色的北京保利,对尤伦斯的这批当代艺术品能否高价顺利拍出也不一定有多大的信心,因为100多幅拍品毕竟不是一个小数目,在内地油画行情不振的今天,哪家拍卖公司心里也没这个谱。所以尤伦斯选择香港苏富比是明智之举。
尤伦斯抛售对市场的影响有多大?
我认为,尤伦斯此次在香港苏富比送拍,对市场的影响更多是在“心理”上,在价格上不会形成较大冲击。因为在金融危机后,当代艺术板块已经硬着陆了,已经跌无可跌了。特别是香港,历来油画拍卖都还不差,在收藏群体方面有一定基础,不像国内,买家的流动性太高,一有新热点,大家都一股脑追逐传统书画去了。相对国内而言,香港的油画买家比较稳定。在2010年香港苏富比秋拍上,张晓刚的《一个共和国的诞生》价格也拍出了4000多万元,这个价位放在今天已经不错了。我相信,尤伦斯送拍的这批画,好的东西仍会拍出不错的价格。
当然,尤伦斯作为收藏中国当代艺术品的有影响的大买家,他的一举一动势必会对国内市场产生影响,大家会认为“尤伦斯都不玩中国当代艺术了”、“国际买家不看好中国当代艺术了”,以此看淡当代艺术今后的行情走势。我认为,当代艺术这两年一直在复苏潜伏中,已经在向好的方向转变,当然跟火爆的中国书画还有不小的差距,但确实在一点点复苏,从2010年匡时国际秋拍成交的上涨上已经可以看到这种迹象。
当代艺术能否东山再起?我觉得还要看外部环境是否配合。一方面,在国家对房地产市场出台“新政”打压投机炒房后,会有更多社会闲散资金涌入到艺术品市场中来,当代艺术有可能成为选择的一个对象;另一方面,中国书画是否还会热下去,如果稍微降温,此消彼长,对当代艺术行情的反弹就非常有利。总体看,艺术品市场只要总体看好,当代艺术就会有希望“跟涨”,虽然不会像原来那样飙升,但复苏还是有希望的。我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基本定调是——反弹、复苏,不奢望它再度暴涨,但小幅反弹应该是完全可以期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