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刚的《生生息息的爱》以7906万港元成交。
“35.46 亿元,20.82%”,一个是成交额,一个是增幅,这两个数字落在2011年春拍中的油画及当代艺术头上,市场也该满足了。
当代艺术出位拍场在坊间的讨论中只是一个时间问题,常玉《五裸女》破亿的成绩,顺理成章。北京邦文艺术投资公司学术研究部总监赵孝萱(微博)说,“经过上一轮的价格起伏之后,藏家已经变得越来越理性,开始懂得在市场中寻找价值定位清晰的作品。”
海外让位当代艺术
2008年的一场金融危机,将印象派和现代艺术品推到了前沿。2010年秋拍,原先专注印象派和现代艺术的收藏家们,开始越来越多地投入到当代艺术,使得这几个门类日益成为一个共同的大盘。直到2011年春拍,这两块业务才在伦敦和纽约市场拉开了。
雅昌发布的2011年春季《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调查报告》显示,伦敦苏富比2月举行的拍卖中,“印象派及现代艺术拍卖夜场”42件作品成交6883.44万英镑,远落后于去年同期1.47 亿英镑的成绩。之后开槌的伦敦佳士得“印象派及现代艺术夜场”,6188万英镑的成交额更是低于此前7000万以上的预期。直到佳士得和苏富比5月举行的“印象派和现代艺术”专场也没有挽回原有的老大地位。
倒是战后和当代艺术品,在2011年6月伦敦拍卖会上异常抢眼。
苏富比当代艺术专场成交9465万英镑(1.512 亿美元),相比较佳士得,苏富比至少2580万英镑的成交额。这一数字源于藏家被34件Duerckheim收藏的珍品所折服,波尔克的《Dschungel 》拍得510万英镑,格哈德·里希特"Eisl uferin "(冰上舞者)获价210万英镑……
佳士得也不乏佳品上拍,弗朗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坐着的男人肖像》获价1600万英镑,超出估价700万英镑之多,站上了该拍卖行在伦敦当代艺术拍卖史上的榜眼。
早在今年2月,当代艺术就被人们冠以“强劲复苏”的字眼,伦敦佳士得战后及当代艺术拍卖夜场,安迪·沃霍尔《自画像》艳压群芳,960万英镑(1540万美元)的成交价远高于300至500万英镑的估价。
该画作于1967 年,是艺术家10 幅重点自画像之外,同属该系列的又一力作。此画藏家于1974 年从沃霍尔合作的大画商里奥·卡斯特里手中购入,并一直收藏。
港澳台行情反弹
在伦敦和纽约如鱼得水的佳士得与苏富比,已经撬动了香港市场,这里作为早期油画及当代艺术重镇的地位开始凸显。
据雅昌统计,2011年春拍,港澳台地区油画及当代艺术作品上拍量为2040件,占本季油画及当代艺术上拍量的31.67%,总成交额为18.03亿元,占本季该品类总成交额的50.83%,稳坐今年油画及当代艺术市场的半壁江山。
高价方面,入围2011年春中国艺术品拍卖前100名的9件油画及当代艺术品中,5件来自于港澳台,位居本季油画及当代艺术拍卖排行榜第一的为罗芙奥拍卖的常玉《五裸女》(1950 年作),成交价为1.07 亿元,成为首件过亿的该品类作品。
“免税制度,国际化以及丰富的藏家群体,使得香港作为艺术品交易中心的优势十分明显。”雅昌艺术市场监测中心分析师关予说道。
当然还包括其他因素,据雅昌分析,港澳台油画及当代艺术市场行情反弹,一方面归功于欣欣向荣的艺术品拍卖市场发展,另一方面,该地区艺术博览会等活动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再加上港澳台买家、中国内地买家及海外买家的积极参与,也促使了这一市场行情的反弹。
至于开春的当头炮,香港苏富比4月的春拍当仁不让。当代艺术逾6亿港元的总成交额为这个市场打了一针兴奋剂。
之后,香港佳士得“亚洲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三场总成交额逾7.62亿港元(6.35亿元人民币),创下18个艺术家作品的世界拍卖纪录。其中“亚洲当代艺术及中国二十世纪艺术”夜场拍卖成交总额高达3.03亿港元,是拍前估价的三倍,比去年春拍增长了67%。
同时,藏家的购买力也为香港市场的交易舔柴加火。随着内地藏家赴港参加拍卖人数的逐年上升,佳士得2011年春拍中的大中华区买家比例从2010年秋拍的67%上升到2011年春拍的72%,其总成交额的70%来自于大中华地区买家(中国内地、台湾、香港)。
尤伦斯效应
如果一定要将香港艺术品的春天和一个人联系起来,那么这个人一定是尤伦斯。
尚未开拍,尤伦斯夫妇释出中国当代艺术家重要创作的消息一经苏富比公布,就在收藏界炒得沸沸扬扬。
其成交结果也和预期较为匹配。专场上拍的106件拍品全部成交,总成交额达4.27亿港元。
多位艺术家打破个人拍卖历史纪录,近十位二线艺术家突破千万。张晓刚(微博)早期代表作《生生息息之爱》以7906万港元(6656.85万元人民币)成交,远高于估价2500万至3000万港元,创下该艺术家个人作品的历史拍卖纪录。同时张培力、王广义、耿建翌、余友涵、丁乙、关伟、刘炜等艺术家个人作品拍卖纪录也被刷新。关予将这一成果归咎于“尤伦斯收藏多年学术梳理、出版、展览的运作能力和累积的个人品牌效应。”
如果加上亚洲当代日场和20 世纪中国艺术日场的成交额,香港苏富比拍卖2011年春季拍卖油画和亚洲当代艺术总的成交额达8.46 亿港元,而在去年,这个数字仅为6.4亿港元。
这一切,尤伦斯是不可忽视的一环。
尽管佳士得也征集到霍华德·法伯和派翠卡·法伯夫妇的旧藏,但早在2007年法伯夫妇就曾经在英国菲利普斯拍卖公司出手了大部分的中国当代艺术品,此次委托香港佳士得拍卖的六件作品是他们后期的收藏,无论从作品的数量上还是作品在中国当代艺术进程中的经典性都要远逊色于尤伦斯夫妇的收藏。
而在内地,北京保利也获得了尤伦斯夫妇的部分收藏委托,并征集到欧洲藏家的中国早期当代艺术,四个专场成交4.39亿元,与2010年秋拍4.37亿元基本持平。至于中国嘉德、北京翰海和北京匡时等拍卖公司,虽在当代艺术成交结果上有所增长,但却丝毫不是苏富比和佳士得的对手。
苏和佳,靠着他们的年头,抓到了藏家,博得了当代艺术市场。